權威報告解開百萬富翁理財密碼 |
發布日期:2006-10-19 7:44: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北京商報 | 昨日,波士頓咨詢公司發布的《2006年全球財富報告》顯示,以美元計算,截至2005年底,全球百萬富翁家庭數量已經達到720萬戶,其中中國擁有25萬戶。如此數量龐大的百萬富翁群體是如何打理巨額財富的呢?
百萬富翁理財七大共性
《報告》總結出,全球大部分百萬富翁在投資理財方面具有七大共性。例如,大部分富翁都擁有豐富的金融知識;擁有多個銀行關系,每個富翁平均與2.8家金融機構建立了關系,一些人甚至有多達8個的銀行關系。“我不會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一個來自香港的企業家如是說。
親朋推薦和傳統渠道決定了他們對銀行和理財經理的選擇,一位富翁給出選擇某些銀行的理由是:“我們家已經與這些銀行打了30年交道了。”
大部分富裕客戶對其私人銀行或客戶經理極為忠誠,即使更換銀行,也是因為親朋推薦或所屬客戶經理離職;他們一般不期望從銀行獲得額外的服務,如:法律或稅務建議;富有客戶希望將其企業業務和私人銀行關系分開處理,盡量避免在一家銀行交易;富翁們普遍對價格敏感,銀行服務的公平定價是其一個主要顧慮。
中國富翁“啞鈴式”理財
據了解,百萬富翁們通常采用3種不同的財富管理方式,分別是:自理型、參與型和委托型。自理型投資者是獨立性最強的,他們通常有一個清晰的投資戰略和資產分配計劃,只需要借助銀行的平臺實現自己的計劃;參與型投資者依賴于良好的投資建議,但希望最后的投資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里;委托型投資者完全依賴銀行和資產經理,惟一關心的事情就是良好的業績。
波士頓亞洲區私人銀行專題研究組負責人鄧俊豪介紹說,中國的百萬富翁大部分屬于參與型投資者,在財富管理方面傾向于兩個極端:一方面,他們大約70%的資產以現金或以類現金的方式持有;另一方面,他們又偏好高風險、高利潤的投機行為。
“他們的投資方式類似舉‘啞鈴’——兩邊都很有分量。”鄧俊豪表示,“這種投資風格與中國富翁的出身是密切相關的,90%以上的百萬富翁都是自己致富的第一代企業家,他們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對財富的控制欲很強,喜歡主導投資決策,并且他們的投資戰略可能會具有很高的交易性。”
私人銀行離中國富翁有點遠
這里所說的私人銀行,并非是“私人辦的銀行”,而是一種個性化的高端金融理財服務,如果把銀行客戶分為普通客戶、貴賓客戶和私人客戶,那更高端的私人客戶即屬此類。
私人銀行最顯著的特點是根據客戶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務,服務涵蓋資產管理、投資、信托、稅務及遺產安排、收藏、拍賣等廣泛領域,由專職財富管理顧問提供一對一服務,產品組合個性化、服務態度人性化、投資水平專業化。
雖然私人銀行在國外已經非常普遍,但目前國內還沒有開展真正的私人銀行業務。中國的理財市場最近兩年才剛剛興起,雖然銀行、券商等機構都掛著財富管理的牌子,但這些機構提供的理財服務還處于非常初級的階段,各家銀行目前提供的理財服務和產品都大同小異。
市場空缺同時也意味著機會無限。雖然受資本賬戶管制以及對沖性金融產品缺乏、人民幣存款利率未放開等因素制約,但私人銀行在中國發展仍有很大空間。波士頓咨詢公司副總裁莊瑞豪建議,中國的銀行可以在服務細節以及產品創新上下功夫,以吸引富翁們的眼球。
商報鏈接
一位中國富翁銀行理財的郁悶
在客戶經理苦口婆心的勸說下,王先生終于心動了。在一家銀行存了30萬元存款后,便由“平民”客戶一下升級為“VIP”客戶。
據其客戶經理講,在金融理財時代的今天,獲取一家銀行的VIP客戶資格,已不僅僅是信譽、財富與身份的象征,還可以獲取各種特殊優惠待遇,含金量很高。例如,所有的銀行網點和理財工作室,VIP客戶均可享有優先服務權;VIP客戶的銀行卡可免收年費;VIP客戶匯款可少收手續費,甚至免費。
自從成為VIP客戶后,王先生經常收到其客戶經理發的短信,大多數都是該行又推出了什么新產品和服務之類的,也參加過一兩次銀行組織的高爾夫球活動等。他覺得還是有一點“VIP”的感覺。
然而,他的這種良好感覺在一次去銀行取錢后便蕩然無存。某日,王先生急需5萬元現金,去銀行取款。由于是VIP客戶,王先生只能在VIP窗口辦理。沒想到VIP窗口只有1個,王先生照樣需要排隊,而且排的時間比非VIP客戶還要長。這讓王先生哭笑不得:為什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搞到的“VIP”牌照一點都不方便?看來,中國的銀行在服務細節上做得還遠遠不夠。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