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日期:2006-10-14
有道是荒年藏谷,盛世藏玉。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鹿城區(qū)古玩商會在妙果寺古玩市場,舉辦了民間古玩收藏品交流會。琳瑯滿目的收藏品,穿梭不息的收藏者,顯示出我市的民間收藏已經(jīng)有了火候。交流會期間,記者耳聞目睹的幾件有關收藏的實事,讓人感到收藏繁榮背后的隱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為此,記者接觸了部分收藏者、古玩商和收藏界的資深人士,探討收藏謀略。收藏并無多少金科玉律,我們只希望這組報道,能為你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避開收藏陷阱。
▲每逢星期六,妙果寺古玩市場總是熱鬧非凡。
鏡頭一:罕見碧玉熏爐轟動市場
9月30日,是妙果寺古玩收藏品交流會的第一天。當天早晨,市場內(nèi)的古玩精品展廳一開門,就迎來了一位愛好藝術(shù)品收藏的外商。那外商一眼就看中了展廳里的領頭展品——碧玉鏤空雕龍紋熏爐。鹿城區(qū)古玩商會會長歐陽德康介紹說,這熏爐是商會一會員特地為本次交流會提供的展品,系該會會員多年前傾其所有重金購藏,向不輕易示人。熏爐為上世紀中葉蘇州的工藝大師所制,高59厘米、寬56厘米,由兩塊通體碧綠有如翡翠的碧玉琢成。器型之大,玉質(zhì)之純,世上罕見。現(xiàn)在的市場價格,與購藏時的價格相比,已經(jīng)漲了一大截。
就在外商詢問價格之時,有人將此事在市場上宣揚開了。人流一下子就涌向了古玩精品展廳,見此架勢,主事的慌了,只得找來保安,將眾人請出展廳,并關了大門。
一個年份不久的熏爐,緣何會引起如此大的轟動?我市收藏者劉先生告訴記者,現(xiàn)在的收藏市場上贗品多,真品少,精品更少。市場上出現(xiàn)一件稍好的真品,都會圍上一大圈,更何況是如此罕見的寶物,難怪大家都想一睹為快。再者,如今玉器收藏正在趨熱,玉料是挖一塊少一塊,能拿來雕琢如此大熏爐的玉料是少之又少。但對于普通收藏者來說,除了羨慕物主的收藏成功,這樣的東西也只有看上一眼的福分了。
鏡頭二:50萬元買25件假古董
8月4日下午6時許,福建籍騙子張甲以每件數(shù)十元的價格,在廣東街頭買了25件仿金獅子等工藝品。當晚,他和另兩名騙子黃某和張乙,帶著這批仿金工藝品乘上了開往溫州的汽車。
8月5日中午12時許,騙子們來到了溫州南站。在南站附近的一家旅館內(nèi),騙子與事先約好的溫籍意大利華僑林先生見了面。在賓館里,林先生清點了騙子帶來的25個“金獅子”,然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付給了騙子50萬元現(xiàn)金。
林先生緣何會貿(mào)然以50萬元買下25個“金獅子”?原來此前林先生在廣東已經(jīng)和騙子有了接觸。
有一天,林先生來到了自稱有出土古董的騙子黃某的暫住處,黃某等人從一大堆“金器”里隨便挑了一個,放在煤氣爐上燒紅之后,拿菜刀切下一小塊,之后又變魔術(shù)般將一塊近一兩的真黃金遞到林先生手中。林先生回到溫州后,到金店一檢驗是真貨。
7月31日,在溫州的林先生與黃某在電話中講定,以每個2萬元的價格購買25個“金獅子”,才有了上面的那一幕。所幸的是,8月5日晚上10時許,騙子乘坐的出租車,在接受福建泉州大橋出城登記站巡警檢查時露了餡,當場扣住兩名騙子和50萬元現(xiàn)金。
業(yè)內(nèi)人士評論說,現(xiàn)在“古董騙子”多,又有不少像林先生這樣的人,手頭有閑錢,想搞收藏,只是找不著北,一旦落入了“古董騙子”視線,“古董騙子”便會想方設法誘之入局,狠狠地騙上一把。其實只要稍具文物常識的人都知道,出土文物是不準買賣的。這樣買東西不是違法就是受騙,說是收藏已經(jīng)離譜了。
撒向收藏都是錢 找準位置再入行
歐陽德康分析說,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藝術(shù)品市場已經(jīng)從冷到熱、從低價到高檔、從國內(nèi)到海外多個層面發(fā)展起來。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現(xiàn)有大約7000萬之眾的收藏者,一年國內(nèi)藝術(shù)品拍賣收藏行業(yè)的交易額都在數(shù)百億元人民幣。我市的妙果寺古玩市場,每逢周六集市,客流量都在萬人以上。
這支收藏大軍究竟由那些人構(gòu)成呢?業(yè)內(nèi)人士分析認為,這個呈金字塔式結(jié)構(gòu)的收藏群體,第一部分是大眾型的收藏愛好者,他們占到總數(shù)的90%以上,構(gòu)成金字塔的塔基。他們以收藏中低檔的藝術(shù)品為主。第二部分是學者型的收藏鑒賞家,他們注重收藏研究,鑒賞水平、辨別能力高,“撿漏”的神話大部分都出在這些人身上。第三部分是企業(yè)型的收藏投資家。他們財力雄厚,一旦鐘情于收藏后,往往在較短時間內(nèi)就有很大成就。第四部分是文博類型的收藏者。主要是國家博物館、圖書館、美術(shù)館等文博界人士,他們是代表國家收藏的群體。
作為一個有心步入收藏圈的人,在涉足收藏之前,先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如果文化水平不怎么高,手頭的閑錢也有限,那就安心做一個大眾型的收藏愛好者,郵幣卡、煙標、火花、連環(huán)畫、瓷雜,可玩的多著呢。只要認準目標,下足功夫,形成系列,也是其樂無窮。如若思想時時越位,老夢想著花個幾十幾百,就在市場上撿個宋五大名窯、元青花、明清官窯瓷器什么的,就難免要“吃藥”了。
如果你覺得自己夠做一個學者型的收藏鑒賞家,那就好好努力吧。你也千萬別高興得太早,要虛心想一想收藏研究的功夫下足了沒有。做學問可以搬搬抄抄,自圓其說,但搞收藏卻不能按圖索驥,自以為是。否則眼高手低,很容易成為讓人“喂藥”的“聰明的傻瓜”。
如果你是一個成功的企業(yè)界人士,想玩收藏,自然財大氣粗。但在入市前要謹記,收藏界水深,并不是腦瓜子靈光就玩得轉(zhuǎn)乾坤的。像上面那個林先生那樣,盲人瞎馬亂闖蕩是你的大忌。你多花點錢不要緊,大可像做企業(yè)那樣做收藏,給自己請些有學識、有修養(yǎng)、有眼光、有信譽的顧問或經(jīng)紀人,這樣就可以少“吃藥”少踩地雷,事半而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