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豐棧記字樣的錢莊票。
以上為兩張全品挺版錢莊票。
近日,有讀者來信詢問自己藏有的錢莊票是否真品,值不值得收藏。錢幣專家根據讀者寄來的影印本判斷認為,其結構模式的確像舊時錢莊票,但是否是真品、當時是否真有此錢莊,連專家也表示無從確認。專家提醒市民,目前對于錢莊票收藏是否有市場價值也有不同的意見,收藏者可從愛好、研究角度出發去進行收藏。
廣東錢莊票多在潮汕
錢莊出現于清代,由當時的有錢人私人經營,是辦理銀錢業務的金融機構。而私人錢莊自己發行的銀票就是錢莊票,在市面上廣為流傳,起到了“私營銀行鈔票”的作用,也類似于現在的轉賬支票,主要由商人使用,多用于往來交易。其發行的依據,是自己的存銀量(典型的銀本位),票據可以抵押,可以轉讓(背書后),可以在該行的分號變現銀,但不能透支也不能流通(不能在市場上購買物品)。
銀票的發行一開始是由一家錢莊發行,后來由幾個票號和錢莊聯合發行。當時,北方的銀號業相當發達,而全國信譽最高的要屬山西晉商的錢莊票,廣州由于當時作為通商口岸,有大量外商銀行,所以錢莊業不太發達,反而是其他地區如珠三角、潮汕地區比較發達,特別是潮汕地區因為有大量華僑和外國貿易往來,因此錢莊特別發達,錢莊票的發行也比較多,目前在廣東地區的存世量也相對較大,而廣東收藏錢莊票的藏家則以潮汕地區為多。
觀察近幾年的拍賣市場可以發現,曾出現錢莊票拍品47件,其中成交38件,總成交金額15.136萬元,相對較高的價格為1000元左右/枚,今年6月份中國嘉德拍賣會上就曾出現13個標的,其中12個成交,共有125枚錢莊票。
鑒定重點是紙和章
錢莊票作為某個時期的歷史產物,比較特殊,而且與其他藏品相比存世量很少,所以是比較冷門的領域。廣東省錢幣學會的劍琴老師認為,現存的錢莊票以清末明初為多,當時銀元是本位,交易很不方便,于是便捷的錢莊票流行,民國實行法定貨幣后便取消了錢莊票,除了在個別鄉村的銀號以外,錢莊票慢慢消失。由于目前的市場上,假的錢莊票多,真的錢莊票存世量很少,專門的藏家也不多,市場還不成熟,所以他認為錢莊票的收藏價值不高。
不過,對于感興趣的收藏愛好者,他建議可適當收藏,但不要盲目追貴,盡量買便宜的錢莊票,慢慢積累經驗。另外,錢莊票的鑒別與一般的字畫鑒別不一樣,不看畫、字,而看紙質和章。一般來說錢莊票制作使用的是原始紙(未經加工的紙),用熒光燈照射后,不會反光,與用熒光燈鑒別人民幣的真假原理類似;另外古時用章很講究,印章比簽名更具權威性,用的油墨都是純色的,不純色的可能是贗品。
錢莊票收藏難度不小
潮州市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楊少茂認為,收藏市場需要先知先覺,才有先機。對于錢莊票的價值,他也十分肯定。他收藏了數百張的潮州錢莊票,其中包括錢莊票(即可換銀元)和鐳票(當地俗稱,即可換銅錢)。潮汕地區的錢莊在清末出現,一直到民末依然有許多錢莊,抗日戰爭時期也有部分經營,現在他手里還藏有1948年的錢莊票。比較知名的潮州錢莊包括筆架山傭行、澄海、潮陽、饒平、揭陽、大埠、安埠等錢莊。
楊少茂曾對潮汕的錢莊歷史和相關情況進行研究,他認為,錢莊票雖然是私人發行,卻廣為流行,甚至可與外國通匯通兌,潮州的錢莊票在民國時候就可與新加坡、泰國等國家互通有無了;錢莊票上通常都印有當地的標志物,如他手上就有一張印有安埠觀音堂(安埠是該地區當時的“通商口岸”)的錢莊票,這些文物早已無處可覓;而潮汕地區作為廣東錢莊行最發達的地方,錢莊地位特殊而重要。由此可見,錢莊票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文物價值和研究價值。
不僅僅如此,錢莊票也有市場價值,2年前,他曾經以3000多元的價格出讓了一張錢莊票,但如今仍后悔,因為市場上的貨一年比一年少。
不過,收藏錢莊票難度不小,因為是私人錢莊的“產物”,一般沒有史料可供了解考證,只能通過結合地方其他史料進行研究了解,另一方面,錢莊票歷史并不太久,收藏者依然可以向一些曾經經歷過那個年代的老人進行求證。
來源: 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