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大師們的手藝——我的理財預習 |
發布日期:2006-9-27 8:54: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進入投資理財領域都想有所斬獲,或者想取得財富,或者想驗證自己的能力或想法。那就從了解基礎的投資理財理論和投資大師們的經驗開始吧。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就借用一下文學大家的名言。說它最好,因為市場經濟正在向前發展,而且發展的速度還不慢;說它是最壞,因為大家都在尋找投資的機會,遍地是黃金,但是我們看不到,于是有人炒房炒煤,炒這炒那,一來利潤比較高,二來投資實業的錢來得慢。那為什么別人能看到,我們卻看不到呢?那就做個學徒,從人家的手藝開始學起吧。
現在的投資手藝,基本上都是西方傳來的舶來品,要將它套到中國,是不容易的。簡單地說,投資手藝可以分為原則和模型。它們要適用于中國,就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其它條件不變,比如經濟人假設——這個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比如市場是有效的,信息比較透明等等。當前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無法滿足這些假設,因此,原則適用的可能性還存在,模型的適用性就大大降低了。說到原則,基本上是大而化之的結論,比如最近巴菲特的智囊所總結的投資三原則——發現潛在投資機會(當然是被忽視的),長期持有,保持現金流的動態平衡,這些同樣適用于我國。他們說出來也沒關系,因為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或是差異性在于他們的分析工具,這一分析工具可能并不適合我國,卻對我們有一定的啟示,可以將它所考慮的因素放在國內市場進行檢驗,重新放入新的因素并重新安排各因素的權重。當然,這并不是每個投資者所能做到的,因此我們所能做的只是掌握一些投資原則,抓住一些關鍵因素,對投資品長期持有,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視角。比如據說又是巴菲特的原則,持有具有壟斷性質的消費品生產經銷企業,這與前兩天的一個帖子不謀而合,那位年輕富人的三原則是投資專一、購買2元以下的股票、關注能源股。看了這些成功者的成果,接下來讓我慢慢體味他們起始的艱辛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