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收藏委員會主任于明介紹,史前文化的玉器以新時期時代兩個文化為主,即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這一時期被稱為“神玉”階段。夏建立之后,到漢代建立之前,玉器被規定不允許在民間使用,因為此階段被稱為“王玉”階段,隋唐之后,玉部分地開始在民間出現,到明清時期,工藝和成品都呈現出最高的水準,在民間得到了一定的推廣,被稱為“民玉”階段。明清時期是中國玉器的鼎盛時期。從玉的產地來看,國內最著名的就是新疆和田玉,以被稱為“帝王之玉”的白玉為主,另外遼寧的岫巖玉和河南的獨山玉也是兩大產地。
■展品先賞
玉豬龍又叫豬龍形玉佩飾,是紅山文化典型玉器。該形象是豬與龍的合體,目前該藏品被專家估價高達200萬元。
據悉,來自民間私人收藏約200件玉器精品,將于9月2日亮相“首屆中國民間藏玉精品展”,該展覽將在潘家園舊貨市場舉行,并持續到9月25日。
據了解,此次展覽將按照玉文化的發展時間脈絡,分為史前、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到隋的建立、隋唐宋遼金元和明清等階段。
北京玉學玉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古方表示,玉器在古代多為帝王將相等級、權力的身份象征,一般平民百姓很難接觸到。此次“首屆中國民間藏玉精品展”是第一次全國范圍內的大規模的民間藏玉展覽,同時也對民間玉器收藏有引導作用。
目前,隨著玉器被市場越來越多關注,近十年來,市場價格已經呈現大幅增長。據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收藏委員會主任于明介紹,目前和田玉的原料普遍的價位達到了每公斤3萬到5萬,比十年前增長了100倍不止,而根據籽料質量的不同,最貴的能達到每克萬元。而相對比較便宜的遼寧的岫巖玉和河南的獨山玉,也達到了每公斤幾十到幾百元,而五年前,還在以每公斤3元的價格出售。
“近幾年人們對玉器的認識和熱衷升溫,巨大的市場需求迅速拉動了市場價格,”潘家園舊貨市場玉器商戶余一鋒表示,由于和田玉等著名產地的毛料在市場上越來越少,已開始呈現多地區供應,如靠近新疆地區及俄羅斯地區的毛料大量進入,目前市場價格也普遍達到了每公斤2萬元,而來自阿富汗等地區的毛料也開始占有了一定的市場。目前從俄羅斯、貝加爾湖地區進口的原料所雕琢的玉器,在市場高端白玉中所占比例已經很高。
據其介紹,翡翠的毛料價格也至少翻了兩番,就成品來講,毛料質量和加工工藝共同決定了成品的價格,單品的價值也有所不同,真正達到每件上百萬的好作品,在市場中并不愁賣。
而在眾多的中國藝術品品類中,玉器并沒有像中國的青花瓷那樣受到追捧,造成了近兩三年內,大陸玉器市場的價格高升,大量曾流失到國外的玉器藝術品回流,也出現了中國的藏家到世界各地的拍賣會上參與競拍的現象。
同時,據于明介紹,目前玉器藏品也大多魚龍混雜,全國范圍的玉器造假能達到幾十個億的規模,大量將破料進行加工,偽古形式的玉器,在市場中充斥,是目前最常見的贗品。而現市中,經過雕琢的新玉,質量好、品相優,是目前市場中的優品,是值得收藏者關注的。
北京玉學玉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古方認為,目前雖然收藏者很多,但真正能懂玉的人很少,大多是剛剛起步的收藏者,而玉器本身在所有藝術中,歷史最為悠久,所需要的經驗和知識要求非常高,沒有數年的潛心研究幾乎是不足以達到鑒定的層次的。“玉料分地區,雕功分時代,玉器是所有藝術品鑒賞中最難的”,古方表示,玉器的收藏最考驗人,建議做長遠收藏計劃,在沒有達到獨立進行鑒定的能力時,最好請相關專家幫忙。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