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今年書畫市場的盤整,投資者不必盲目悲觀,而應以投資的眼光尋找其中的機遇
高價投機風險太大
去年年底以來,書畫藝術品市場進入盤整期,不少投資者開始對這一市場的前景產生了懷疑,導致今年春拍的徘徊。
其實,早在去年6月份,針對書畫市場的火爆,筆者就曾撰文提醒投資者不要盲目樂觀,誰說書畫只漲不跌?必須看到用投機心態高價追熱門名頭,尤其是追漲炒作出來的名頭風險極大。
上中下投資三策
今天,針對書畫市場的盤整,筆者又認為,投資者不必盲目悲觀,而應看到它的機遇。藝術品收藏必須以投資的眼光進行,收藏的是藝術品的未來。玩書畫也要有平常心!
筆者認為,藝術品投資可分上、中、下三策。
下策:短線投資下策為短線投資。這一理念,從上世紀80年代一直延續到去年年底之前。最早的時候,一些投資者以1萬元買進一件字畫,只要有利可圖,一轉手便以11000元甚至12000元的價格拋出。非典以后,投資者開始更多地利用拍賣這一平臺,上半年以10萬元拍進,下半年便送進另一拍賣行,以20萬元拍出贏利,用短、平、快的方式實現投資升值的目的。但這一操作方式,在今天顯然已不再適用。今天的市場盤整,所打擊的也是這一理念。
中策:長線投資中策為長線投資。即可以趁今天市場盤整的機遇以適當的價位買進字畫,“捂”上十年、二十年再拋出,甚至在自己手里永不拋出,留給子孫后代再拋出。其中,名家之作固然有收藏投資價值,價格會節節上升,但其“基價”也高,而一些中青輩的字畫,則可大膽購進,因為相比于老一輩,包括在世的、已去世的名家,他們的畫作具有相當水準,且價位偏低,所以,根據“中線”的理念,這些作品有充分的投資前景。
上策:非實質性投資上策為非實質性投資。也就是說,通過購買字畫,投資者所準備賺取的,并非下一次拋出這件字畫的贏利,他可以拋出,也可以不拋出,可以拋出贏利,也可以拋出賠錢,但在“非實質性”方面,他是永遠贏利的,所贏的是“無形資產”之利。
怎么來認識這一問題呢?如一位投資者經常購進一些字畫,一方面,他個人的文化品位得以提升,另一方面,他又得以進入一個較高層次的交際圈子。所謂“以畫會友”,不僅畫家可以通過自己的字畫廣交朋友,投資者通過收藏字畫也可以廣交朋友。而且投資者通過這樣的交友方式,還能給自己的業務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將“無形資產”轉化為有形資產,使“非實質性投資”轉化為間接的實質性投資。
投資對象決定成敗
當然,不論上策、中策,還是下策,選擇什么人、什么樣的字畫作為投資的對象,永遠是關鍵,決定了投資行為的能否成功。如何看待這一問題?還是一句話,就是判斷這個人、這個風格的字畫是否具備傳世的價值。而判斷的標準,最重要的仍是“畫以人傳”和“畫以畫傳”兩條。所謂“畫以人傳”也就是這個“人”(書畫家)將來一定會在書畫史上留下他的名字;所謂“畫以畫傳”,也就是這件“畫”的風格是見功夫的、見實力的,而不是“重在過程,不在結果”的。
| |
|
來源:
勞動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