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舉行的《“走筆巴山”——羅中立水彩藝術展》雖然5日才閉幕,但展出的30幅作品已所剩無幾。業界人士向記者透露,羅中立小品畫暢銷并不是偶然現象。在成都乃至西南地區,當代繪畫的收藏趨勢正在往“小”的方向發展,包括素描、淡彩、水粉及紙本油畫等名家創作的“小家伙”,正在成為市民收藏的新寵。
一畫廊總經理齊向東透露:“小幅作品多則6萬元,少則數千元的價格, 讓普通市民能玩一把當代藝術。與名家大幅油畫相比,小幅作品在價格、審美認知度等方面都更具親和力。”他告訴記者,去年,成都一普通市民偶然來到畫廊參觀高小華的展覽,經過再三考慮,終于花2萬元,將心儀萬分的一幅素描搬回家。“昨天那位市民又來看羅中立的畫展了,準備再下手買畫。”
業內人士分析說,名家小幅作品同樣反映著名家的審美情趣與藝術手法。而在創作時,往往心態輕松,揮灑自如,藝術水準反而能得到更好的發揮。這些作品既有很強的欣賞收藏性,又有極好的流通增值性,既品位很高又價格實惠,價格往往只及其代表性作品的幾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不失為一般藝術品欣賞、收藏、投資者的理想選擇。
小貼士
專業人士支招當代藝術收藏
投資藝術品如何減少風險?專業人士向記者道出了他們的獨門絕技。
1、藏家在購買作品時,盡可能地要求獲得作品與畫家本人合照(含底片)的收藏證書,這樣能進一步保證作品的真實性。
2、注意畫家的作品是否被國內外重要美術館、博物館收藏過。這些機構已經替收藏人士把了關。
3、看藝術家本人的傳播力度。傳播力度強的藝術家,增值會較快,宜做中、短線投資;傳播力度弱的藝術家,宜做長線投資。
來源:成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