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商報
報道小人書,曾伴隨幾代人度過美好童年。在那之后,不見了蹤影。現在它對很多人來說,只有殘留的溫馨甜蜜的回憶。最近,記者發現,在曾經精神食糧匱乏年代受歡迎的小人書,在消失了20多年之后,如今又重現南京的地攤、書店,而且身價倍增。
南京玩連環畫的人很多
天氣晴好的朝天宮舊貨市場里,有很多小人書攤點,20多年前風靡一時的《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霍元甲》《雞毛信》《青春之歌》《楊家將》等小人書都可收羅到,而且都是印刷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舊版本。地攤前,擠滿了三四十歲的顧客,他們一個個坐在地攤上,津津有味地翻看著,重溫著童年的美好時光。忙得不亦樂乎的攤主凌先生告訴記者:“這些小人書,有好多人來買。剛剛一個人剛把我全品相的紅樓夢買走,那個書一套16本,1981年發行的,那個書成套賣三四百元。南京玩連環畫的人很多。”凌先生還說,可別小看了這些小人書,當年才幾分錢到幾毛錢一本,如今身價倍增。普通單本賣到3到5塊,成套的由于比較難集齊,每套從十幾元到上百元不等。更有一些名家的絕版連環畫,走進了拍賣會。一位業內人士介紹,小人書是平民化的收藏,也叫大眾收藏,每個老百姓喜歡都可以玩。十塊、八塊都可以買一本,幾千幾萬也能買一本,也能買一套。21冊水滸,1版1印的,品相達到9.5品,在昆明連交會拍賣會上落槌價31000元。像四部古典名著,這個書的成套書,品相好,那都是價值很大的。
小人書身價倍增
據悉,上世紀60年代末以來出版的“文革”題材作品以及電影連環畫近來價格看漲,成為收藏家的首選目標。不少“文革”前出版的(未再版)單冊連環畫如今都在百元以上。《打倒中國的赫魯曉夫》是300至600元。一冊反映南京大學文革歷史的攝影集《八二七光輝的旗幟》要1000元。一本1951年出版的電影連環畫《白毛女》也要1000元。1973版的電影連環畫《龍江頌》價格在60至100元。業內人士分析,“文革”初期的版本和電影版連環畫將會一路走高。此外,民國時期出版的連環畫價位依然居高不降。一套32冊陳履平繪的《金臺傳》從600元拍出21萬元的天價,這是連環畫的珍寶級的書了。還有民國的古裝連環畫,一套賣到21萬。另一位書攤老板介紹,小人書之所以身價倍增,原因之一就是不少小人書都為名家所畫。像《三國演義》,創作者是劉錫永、徐正平、陳光鎰、凌濤、盧汶等五位畫家。他們根據有關史籍對于人物年齡、身材、相貌特征的描述,為魏、蜀、吳三國共設計了115個人物繡像。現在曹操、劉備、孔明、關羽、張飛、呂布等人物形象,已經深入人心。而畫家陳光鎰繪制的《西游記》《楊家將》等書,由于當時出版印刷數量極少,加上畫面又十分精美細致,所以價值連城,堪稱珍寶。
南京書店又見連環畫
日前,南京的書店里也出現了連環畫的身影。在大眾書局藝術書店的精品書柜里,三百多個品種的連環畫陳列其中。價格從一套二三十元到上千元不等。盡管價格不菲,很多愛好者還是成套地往家里搬。剛剛買了十幾本小人書的劉先生說:“最主要還是念舊。連環畫是我們那個時代伴隨我們從小長大的。我們小時候也沒什么課外讀物可以看,主要就是買小人書,包括那時的《三國演義》《楊家將》《岳飛傳》等等。當時也收藏了很多。當時《三國演義》有48本,每出一本,我就去買一本,終于集齊了。因為朋友借、搬家等原因,所有的書都遺失了。現在有空的時候經常能到這里來看一看,自己缺的我就買一點,表示對以前生活的懷念吧。”據了解,連環畫已成為繼瓷器、書畫、錢幣、郵票之后的又一收藏品,并分專題、名家、畫種、題材等多種形式被收藏。上海、北京都成立了連環畫收藏協會、研究協會。江蘇省收藏家協會有關人士說,“連環畫收藏,是一個收藏的新興門類。連環畫是值得收藏,也有投資價值的一個收藏門類。有一些連環畫藝術性、還有創意都很不錯,也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發展前景肯定很好的,從市場價格來說也肯定看漲。”有趣的是,眼下去舊貨市場或書店淘小人書的,大多是三四十歲的中年人,而對它感興趣的孩子卻不多了。大眾書局藝術書店分類主管宮唯唯介紹說:“這邊的讀者群是固定的,主要是以收藏為主吧,有一批讀者專門收藏這個書,每次到新貨他們都會過來。像小孩子買的,相對而言少一些。”
出版商不敢輕易涉足
在大眾書局的藝術書店里,盡管有三百多個品種的小人書,但絕大多數出自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江蘇省美術出版社、少兒出版社等都表示,由于市場需求的變化,南京的出版社早已不出版連環畫了。一直堅持出版連環畫的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部主任龐先健表示,他們出版小人書,是將讀者群定位在連環畫收藏者上的。其表示,他們是五六十年代全國出版連環畫最多的出版社,那時都有專業的畫家,留下了許多原稿,有那么一個出版資源。我們現在出版主要滿足這部分比較懷舊的收藏連環畫的愛好者的需求,基本上讀者群也比較固定。他認為,要讓小人書真正地回歸小人化,前景不太樂觀。他表示,現在這代小孩與上輩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完全不一樣。現在孩子首先看的是電視,不認字的時候就已經看電視了,那么他就會看動畫片。動畫片的內容恰恰是與漫畫書的內容接軌的,確實漫畫有自己的特點,它有鏡頭感,這個就與他們從小接觸動畫片有關。他看傳統連環畫完全作為一種新的形式,這個環境很難轉變。而早就不出版連環畫的江蘇少兒出版社總編辦副主任徐健說,由于現在孩子閱讀口味的改變,讓他們不敢輕易涉足連環畫市場。一些出版界人士也認為,未來的小人書要想有更大的發展,必須在形式上、內容上增強時代特色。要以通俗、流行的閱讀方式和曲折性強、故事性強的內容相結合,不僅讓孩子喜歡、能夠接受并且可以從中得益,獲得知識、提高審美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