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期貨日報
【作者:鮑仁】
朋友告訴我有一個叫許盛的投資者期貨 做得很好,從2003年以來每年盈利均超過100%,資金從最初的45000增長23倍到現在的106萬。雖然這在期貨市場不算多么了不起的成績,但是他的財富增長軌跡卻是一條平滑的曲線,這在盛產“明星”的期貨市場算是難能可貴的了。后來筆者見到了許盛本人,一個1米80的帥小伙,年紀輕輕竟然有10年的投資經歷,在和他的交流中我發現,其實,他和市場中眾多的普通投資者并沒有什么不同,更多的只是比普通投資者多了一份勤勞,多了一份自律。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正因為曾經渺小才成就偉大!”
也許每個投資者都可以從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因此筆者對他做了一個訪談,請他與大家一起分享財富增長曲線背后的心得和體會。
興趣把他帶入投資之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許盛來說,這個老師引導他走過了10年投資生涯的風風雨雨。早熟的他很小就對數字特別敏感,因為數學好還參加過市里面的數學比賽。1993年,股票投資特別流行,他從報紙上了解到一些人因此而獲得成功,于是他就下定決心把金融投資行業作為自己的事業來發展。1996年他開始業余從事股票交易(在1996、1997年股市大牛市中收益頗多)。1999年他被商品期貨市場吸引,開始專職從事國內商品期貨交易。
投資的道路充滿艱辛和坎坷,據許盛介紹,他平均每天除看盤時間外還要工作5小時以上,主要用于閱讀大量的期貨書籍和進行大量的數據統計來設計自己在各個品種上的交易系統,他用于進行數據統計的筆記本已經放滿了寫字臺的5個抽屜。在做了大量的統計和模擬后,他在每個品種上都找到了一套可以穩定盈利的交易系統。雖然根據統計顯示,他的這些交易系統可以在過去10年中每年穩定盈利,但他現在仍然花大量的時間去統計,修改和完善這些交易系統。
在談到期貨市場的發展時,許盛表示,他現在很關注金融期貨的推出,他已經在指數和外匯上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交易系統。
在市場中學會了堅持交易計劃
1999年7月至8月他做了一筆5月大豆的多單。當時他剛進入市場不久,而且在之前的7次交易中都是虧損的。在做了這筆交易以后,因為是漲勢,所以幾乎天天盈利,當時有許多人勸他可以平倉了,其中包括他們的營業部經理,還有給他們上課的講師。但是,他還是堅持了自己的交易計劃最終盈利300點出局。通過這筆交易,他更確定了在交易中一定要堅持自己的交易計劃。
資金管理——稱“行情”的技術
在資金管理方面,許盛有兩個原則,一是充分評估自己風險度。一個簡單的例子,當你虧損33%你就需要賺取50%才能扳回你的本金。當你虧損50%那么你需要賺取100%才能扳回你的本金。因此,他每一次進行交易前先預算的是,如果交易失敗會虧損多少本金,然后余下的本金是否可以讓自己從市場中賺回先前所虧損的資金,據此來決定自己的開倉數量。一是評估行情的大小。美國的基金界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結果發現:能夠長期獲勝的基金,最重要的不是什么時候、什么價格買股票,而是買了多少。而判斷應該買進多少的依據就是判斷市場究竟屬于大多頭(空頭)市場還是屬于小多頭(空頭)市場,也就是判斷市場是屬于大行情市場還是小行情市場。這就像心里面的一桿“秤”,要先稱一下行情的“重量”,然后根據你稱出來的行情的“重量”,分配投入的資金,提高盈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