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事件:藏品變現難
陳先生幾年前花40萬,從拍賣會拍得康熙年間瓷器。如今同等拍品價格上升至200萬,陳先生認為是時候出手了,可寶貝瓷器在市場上無人問津,成了“空頭支票”。高價藏品變現難的現象并不鮮見,相關專家分析了幾種原因:
虛榮心作祟盲目喊價
事例:沈先生曾在外 地以高價拍來一枚珍幣,當時很滿足。后來由于經濟狀況欠佳,只好將珍幣拋售。可市場對這枚高價珍幣沒有承接力,最后沈先生只能忍痛出手,賣出價不到買進價的一半。
分析:武漢市文化產業商會會長袁冰說,目前藝術品進入高價時代,有收藏者為滿足“人無我有”的虛榮心,在拍賣會上盲目喊價,結果買回一些價格奇高的珍品,甚至超出了市場認可價。
缺乏鑒寶機構價格說法不一
事例:舒先生有塊“戰國玉”,拿到市場上詢價。有藏家連連稱好,有藏家不置可否,有藏家一口否定,說這塊玉是人工合成的。舒先生自己也糊涂了。
漢口陳女士有一枚清代銀幣想出售,找了3家收藏市場,得到3個不同價格,最低價和最高價相差幾百元。市民周先生將一件玉器擺件拿到市場上出售,不同的買家開價竟相差千元左右。
分析:據了解,武漢市目前沒有一家權威的鑒寶機構,藏品價格到底多少無人來鑒定,造成藏品的流通障礙。
天價藏品不好找買家
事例:占先生前不久買了一本“黃金書”,最近想出手,卻沒有找到買家。
分析:崇仁路收藏市場一藏家介紹,像金書、金郵票這類的“天價藏品”,市場價常常高開低走,常被買家拒收。而且一些黃金書書頁是用工藝金箔制成的,形成的金膜沒有厚度,所耗的黃金也很難再回收。
本地難覓拍賣會
事例:有藏家手中有瓷器、玉器,想通過拍賣行變現,可在武漢未找到拍賣場。
分析:市收藏商會副會長胡呂宏說,武漢市目前除辦了少數幾場書畫拍賣會外,瓷器、玉器類的拍賣會,均未進入江城,因為瓷器、玉器收藏對專業知識要求較高,幾年前曾辦過一場瓷器拍賣會,但效果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