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品粗分可分為三類:真品、贗品和爭議品。
真品,即開門見山的器物;贗品,即破綻百出的偽品、新的低劣仿品;爭議品即有人說真、有人說假,或是古代舊仿品、或是當代新的高級仿品。玩古玩的趣味,就在于古玩有真有假,有時候真假難辨,讓人爭論不休。爭議品,是最讓人鍛煉眼力的;爭議品也是讓細心的行家撿大漏,讓粗心的莽撞者付慘痛的學費之物品。玩古玩之成敗,也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成也爭議 品,敗也爭議品。如眼力好的古玩商,以極低的價錢買進一件實為真品的爭議品,可以“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如眼力差的古玩商以極高的價錢買進一件實為贗品的爭議品,可能“三年白開張,吃藥衰三年”。民國期間北京琉璃廠的古玩店鋪,因店主看走眼傾家蕩產,以房產、店鋪抵押;天價收進贗品后破產或蒙羞關門之故事很多,可參閱北京琉璃廠古玩商后人陳重遠所著《文物話春秋》、《古玩話舊聞》等書。
看真品,找博物館專家鑒定在收藏實踐活動中,常有初入門者,因高價面對一件真品,仍吃不準,猶疑不定,如碰到這種情況,最好找博物館專家鑒定最可靠。因找博物館專家鑒定,無買賣關系,最多付數百數千元鑒定費,還能出具鑒定證書。此外,這里有一個前提,要走正規途徑。如以私人關系,請出博物館專家,很多專家礙于有身份有地位者的面子,明明是贗品,或博物館專家自己也看不懂的奇異之品,往往會說此物“很精彩”、“有意思”,很少會有權威專家坦言自己看不懂之狀況,怕失專家面子。
筆者的經驗,凡博物館專家沒有直言此物是什么年代,什么皇帝朝代的物品,如是宋朝物品或是乾隆官窯器等等,僅說此物“好,好,精彩”,那么就等于沒有鑒定,就等于告訴你這是一件不好、不精彩的仿品、偽品、贗品。現實中,很多藏界朋友常很得意地說:此器博物館某某專家已鑒定過,是真品。有經驗者一定要追問:博物館專家實話是什么?具體怎么說?凡不是直言說出具體的鑒定年份者,都有可能是贗品或是爭議品!不僅有些博物館專家是假行家,太輕信博物館專家也是“無智慧者”。故走正規途徑,付款鑒定能聽真話,不付錢非正規途徑找專家鑒定可能聽到的是假話。
此外,通過熟人找文物商店、拍賣行專家鑒定也可行。但有一種情況要三思:凡找文物商店、拍賣行專家鑒定后,其又提出要收購你這件藏品,買斷你這件精品,你可要提防了。因為很有可能,其先認定你這件藏品是真品,如是清雍正仿明宣德的青花、是清雍正仿宋代的哥窯器,而實際上,你這件藏品真的是明宣德青花或宋哥窯器,實際價格就相差十萬八千里了。
在此,筆者作一個小結:凡不找正規途徑或不付款找人鑒定的,專家沒有義務、沒有責任為你說真話;凡是最后可能形成買賣關系的器物鑒定,如提出要收購此器物的,你聽的鑒定意見可能是半真半假、真假難辨的假話。
看贗品,找古玩市場行家鑒定博物館專家看歷代官窯標準器真品,看歷代民窯典型器真品是權威,這是古玩行公認的。凡否認者,都是無知者。但博物館專家尤其是老專家,看當代新的高仿品,即高仿贗品常常看走眼,這是不爭的事實。故看高仿的真假難辨的贗品,找古玩市場行家鑒定最可靠。因為古玩市場行家天天與新仿古玩打交道,他們以買賣為生,如“吃藥”賠的都是血汗錢,會刻骨銘心。因為古玩市場行家與時俱進,天天在研究新的高仿品,其看高仿贗品的實踐經驗,遠遠高于深居簡出的博物館老專家。所以,看贗品,找古玩市場行家鑒定最可靠。
在當代古玩陶瓷收藏實踐中,真正的高手是既會看真品、又會看贗品者。會看真品,僅是學古玩陶瓷經驗的基礎課,多看實物,多去博物館參觀,記住歷代標準器的鑒定要點,就能慢慢學會。而看贗品,沒有在古玩市場上滾打數年,是無法獲得實戰經驗的。學會鑒定分辨贗品,千萬別輕信書本知識。不少此類書的作者,本身缺乏實踐經驗,是在象牙塔里紙上談兵地寫出來的。而博物館的專家們唯一缺乏的就是鑒定新的高仿品的實踐經驗,故看贗品,找古玩市場專家最對路。因為他們是接觸古玩高仿贗品的第一線人物,其次可找文物商店、拍賣行的專家,他們是接觸古玩高仿贗品的第二線人物。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眼力兇狠者,鑒定本領高者,主要是指一眼能看出贗品的實質,在當代收藏實踐中,會看贗品,比會看真品更重要。
看爭議品,憑第一感覺很重要以上兩小節看真品,看贗品,主要是針對手持“寶物”想找人鑒定者而言。這一小節說看爭議品,主要是針對鑒定專家、行家而言。除“一眼貨”真品、贗品,即看一眼就知道真偽的收藏品,其余藏品都可以歸類為“爭議品”。
在收藏品鑒定實踐中,很多專家行家短時間也把握不了一件藏品的真偽。以筆者的經驗,一票否決制,最有效。如一件瓷器,主要是從器型、釉水、紋飾、胎骨、款式這五個方面去鑒定的,如某一個方面出現破綻,發現問題,就先打上一個問號,這可能就不是本朝本器了,就可能是后年代仿的偽品了。如一件為大清乾隆年制款的青花瓷,因款式上青花飄浮不定,篆書筆畫無力,就可以先推斷可能是清嘉道、光緒仿品,最后再綜合其他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最難鑒定的是瓷器鑒定五個方面都似乎找不到破綻,說“正”,很正,符合標準器;說“妖”,又不妖,沒有明顯的漏洞。筆者的實踐經驗就是依照第一感覺來分析。如第一感覺是真品,你可先亮出觀點是真品;第一感覺是贗品,你可先亮出觀點是贗品。不要怕下結論,因為,這僅是代表你個人的意見。還可以建議,此物品請其他專家行家再去鑒定。
直覺,屬于心理學范疇,也屬于形象思維范疇,藝術家感悟生活,創作藝術作品靠直覺,鑒賞家鑒賞古玩藝術品,有時也靠直覺,這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方式的傳統文化。
傳統的古玩藝術品鑒定,目前主要依靠人為的目鑒,靠鑒定實踐經驗。至于科學鑒定,用“熱釋光”老的科學鑒定方法,用釉層老化等新的科學鑒定方法,只能作為參考。因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多少新的科學鑒定方法的發明,就會有多少破解新的科學鑒定方法的出現。如報上所載,曾有一旅客進出國門,一件新瓷器經X光多次掃描,后用科學的光波分析,竟成為一件已有數百年歷史的老瓷器了,這就是科學鑒定的不足。
看真品,找博物館專家鑒定,這是公認的;看贗品,找古玩市場行家鑒定,這是經驗;看爭議品,猶豫不定把握不準時,憑第一感覺判斷很重要,這是訣竅。
古玩藝術品鑒定,花樣眾多,方法眾多,所發生的故事也千奇百怪。但萬變不離其宗。這就是真品永遠是真品;贗品永遠是贗品;爭議品終究會約定俗成,絕大多數專家行家說真就是真;絕大多數專家行家說假就是贗品。
古玩藝術品鑒定最高的行為道德準則就是:持寶物找人鑒定者要虛心,替他人鑒定寶物者要憑良心。虛心能學到知識,良心是人性之善性的表露。目前,鑒定專家行家魚龍混雜,如今我們呼喚良心鑒定!道德鑒定已非常必要!因為在當代古玩收藏拍賣界,非良心,非道德鑒定的故事發生得實在太多了,我們防不勝防!
來源:勞動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