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政策委員會金融政策決定會議于3月9日結束,會上以7∶1的絕對性比例通過了正式結束超寬松貨幣政策的決議。至此,維持5年之久的超寬松貨幣政策宣告結束,這個世界上貨幣政策最寬松的國家正式邁出結束零利率政策的第一步
●目前G7集團之中,只有英國處在減息通道之中。如果日本央行在今年底加息,那么這將是2000年來,首次全球三大經濟體央行同時緊縮銀根。同時,日本央 行的政策轉向也放出了全球廉價資金的時代接近尾聲的信號
●日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在本國經濟復蘇的背景下有望增強,與此相應的是,人民幣在亞洲貨幣一體化進程中可能面臨更大挑戰
上周末,全球最重要的經濟新聞莫過于———日本央行宣布終結5年來的“超寬松”貨幣政策,這意味著日本經濟已告別了通貨緊縮和經濟蕭條的陰影,迎來重振的年代。
“日本央行終結了持續5年的數量寬松貨幣政策,該舉措出臺的速度超出了我們的預期!蹦Ω康だv東京經濟學家Takehiro Sato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如是說。摩根士丹利稱,這是日本經濟政策向前邁出的一大步。
告別“零利率”邁出第一步
在3月9日結束的日本央行政策委員會金融政策決定會議上,以7∶1的絕對性比例通過了正式結束超寬松貨幣政策的決議。至此,維持5年之久的超寬松貨幣政策宣告結束,這個世界上貨幣政策最寬松的國家正式邁出結束零利率政策的第一步。
日本央行表示,日本將仍然維持目前的零利率政策,但將在未來數月內逐步將提供給信貸機構的流動資金量削減80%,從最高的35萬億日元降至法定的6萬億日元的水平。同時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核心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0到2%的增長目標。
通俗地說,零利率是給日本經濟提供便宜的貨幣,而數量放松則是給日本經濟提供大量容易借到的貨幣。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房地產泡沫破滅,日本持續經濟蕭條,實際GDP增長率低,物價不斷下跌,經濟陷入通貨緊縮。為了刺激經濟,日本央行于1999年2月開始正式執行零利率的貨幣政策。當日本經濟在2000年略顯復蘇跡象時,央行過早地在2000年8月宣布結束零利率。但是由于當時高科技泡沫的破滅和美國經濟的衰退,日本的復蘇未能持續。于是自2001年3月以來,日本央行重新執行零利率政策,并且引進了“數量放松”作為貨幣政策的杠桿。超寬松的“數量放松”政策是日本央行在長期通縮環境下被迫采取的非常規措施,日本將大量現金注入商業銀行在央行的往來賬戶,希望藉此鼓勵銀行放貸,刺激經濟增長。
經過了多年的改革,日本經濟的健康狀況有所好轉。2005年日本GDP增幅達到2.8%,經濟學家預計今年也將達到類似增幅。國內經濟增長也促使日本對進口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出現上升,物價上漲趨向積極的一面。日本政府公布的今年1月的日本核心CPI(消費價格指數,除去生鮮食品)同比增長0.5%,創造了8年來的最大漲幅。
各項種指標均顯示,日本央行已無繼續保持“數量寬松”政策的必要,為了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收緊過于寬松的貨幣政策已是人所共識。但由于此次會議之前包括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等政府高層連番施壓,要求日本銀行暫緩變更政策,使得日本央行能否在這次會議決議中終止超寬松政策,備受各界關注。
為避免使日本乃至全球金融市場不安,日本央行表示,新的目標即無擔保隔夜拆款利率,將在數月內保持在“百分之零的實際水平上”!艾F在談論升息尚為時過早,我們必須仔細觀察經濟增長狀況、日本匯率以及物價走勢!比毡狙胄行虚L福井俊彥在日前召開的十國集團央行行長會議期間表示。
實際上,在日本央行結束超寬松政策前,市場人士大多已預期央行會在年底前將無擔保隔夜拆款利率升高約0.25%。“但在仔細消化過福井俊彥的評論后,市場人士現在開始調整,預期年底前可能升息一到兩次!钡乱庵咀C券債券策略師森田長太郎說。
對于此次政策調整,原日本央行政策委員會委員、現任大和研究所顧問田谷禎三表示,日本央行的政策變化標志著日本經濟走向正;。央行遲早要改變短期利率為零的現狀,這是日本經濟獲得持續增長的必由之路。央行的貨幣政策調整將是循序漸進的。
巴克萊資本日本首席國債策略師Masuhisa Kobayashi則表示,日本央行的決定顯示,它頂住了政治壓力,最終作出了獨立的決策。他說:“債券市場過去一直靠盯著政客來判斷日本央行的決策,現在,則要把焦點轉回到央行本身!
當然,如同任何一場變革一樣,市場上也不無擔憂之聲。有美國媒體撰文稱,經過15年的經濟緩慢增長,日本的商業借貸總額終于在8年后首次上升。這也許意味著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再次崛起。不過,2000年日本也曾出現相似的跡象,日本銀行以為最糟糕的時期已經結束,輕率地提高了利率,結果把經濟復蘇扼殺在了搖籃中。
會否引發“蝴蝶效應”
3月2日,歐洲央行再次升息,將基準利率升至2.50%;7日,加拿大央行連續第五次升息,將基準利率升至3.75%;而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3月28日再次加息至4.75%。目前G7集團之中,只有英國處在減息的通道之中。如果日本央行在今年年底加息,那么這將是2000年來,首次全球三大經濟體央行同時緊縮銀根。同時,日本央行的政策轉向也放出了全球廉價資金的時代正接近尾聲的信號。
分析人士認為,日本央行解除超寬松金融政策將對日本經濟產生一定影響。從積極的角度看,這一舉措有助于防止日本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產生泡沫,從而預防日本重蹈泡沫經濟的覆轍。
但日本央行緊縮銀根的政策對投資和消費的抑制作用也不能忽視。利率逐步回升將增加企業籌措資金的負擔和經營成本,影響企業的投資欲望,特別是對那些自有資金不足的中小企業影響更大。同時還將影響個人消費,降低投資者的投資熱情,進而影響到日本經濟復蘇的步伐。
另外,日本公債率過高,已經達到了GDP的151%之多,是所有工業國家中最高的。這在利率為零時還易于掌握,而一旦利率上調就可能對經濟造成傷害。
事實上,銀根緊縮的政策調整在日本央行和政府之間已經進行了多次政治爭論,央行反對破壞其政策決定的獨立性,而政府則頻頻警告過早緊縮貨幣政策會損害經濟。二者存在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銀行可以把控制通貨膨脹放在首位,但是日本政府的目標則未必如此。
從長遠經濟角度來看,日本新政策反映當地經濟真正步入復蘇,中長期將有利周邊地區發展。渣打銀行東北亞區總經濟師關家明表示,日本經濟上升將令其海外投資擴大,但日資向來偏愛歐美債券,相信日資釋放第一步將令歐美金融市場受惠,周邊金融市場下一步才能感受有關效益。
但從目前來看,超寬松貨幣政策的終結,可能在全球金融市場掀起波瀾。理論上講,日本央行緊縮銀根的影響有以下兩個途徑:一是減少日本居民的海外投資。自日本采取定量寬松貨幣政策和零利率以來,日本投資者已經將資金投到全球其他地區的債券和貨幣市場上。根據最新數據,至2004年底,日本居民和企業一共持有107.7萬億日元(9150億美元)的海外資產。低利率促使握有大量資金的日本投資者在世界其他市場尋找更好的投資機會,從美國垃圾債券、以新西蘭元計價的定期存款,到投資印度股市的共同基金,日本投資者無處不在。
二是對沖基金也利用這個超低的利率在日本借入資金,然后拿到國際市場上購買金融產品和商品,以賺取利差,這就是所謂的“結轉交易”。
如果利率上調,那么上述投資趨勢可能發生巨大變化。日本投資者可能會著手拋售外股及外債以將資金回流至國內,這樣的話紐約和倫敦市場可能會隨之產生波動,日本乃至全球的股市和債市會因此而受到波及。具體而言,流入美國的資金減少將推高美國長期收益率和按揭貸款利率,從而打壓美國的房市和消費;套利交易的減倉減少了對大宗商品價格的支撐;資金的回流也會影響對中國股票和債券的追逐。經濟學家指出,若這樣龐大的資金流流向逆轉,那么帶給全球經濟的影響可能會更加成倍地放大。不過影響的具體程度將取決于日本央行緊縮的步伐和程度。
雖然多數經濟學家稱這種恐慌大驚小怪,但日本的確是國外有價證券的超級大買家,同時這種恐慌可能會導致緊張的投資者提前撤出金融市場,屆時恐慌就真的要變成現實了。麥格里銀行駐東京經濟學家理查德.杰拉姆就直言不諱地指出,的確存在投資者反應過度的風險。
不過,日本最大的兩家銀行———東京三菱聯合銀行和瑞穗銀行卻不以為然,他們認為人們對日本央行的期望過高。預計今年日本銀行屈服于政治壓力,將會繼續保持零利率,這會鼓勵國內投資者繼續增持海外債券,日元將擴大去年13%的跌幅。他們仍建議投資者拋售日元,購入美元。
總之,做出終止寬松貨幣政策的決定也許并非難事,但如何避免通過經濟復蘇和國際市場傳播帶來對其他各國的經濟振蕩,是日本央行應該思考的問題。正如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院長、中央銀行業務專家R.Glenn Hubbard所言,“這是中央銀行留下的像行海圖上一片未標明的水域。不附帶任何擾動的退出將是十分困難的行動。”
將延緩人民幣升值?
日本銀根緊縮的新貨幣政策迅速波及海外。截至3月13日,人民幣匯率連續6個交易日走弱,人民幣兌美元報價從3月3日的最高點———8.0380開始一路回調,與此同時,央行公布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也節節走低,到13日央行公布的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為8.0503。隨后兩天,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又開始止跌回升,3月15日更是創下了匯改后人民幣升值幅度最大的記錄,較前一天升值0.12%,升高了96個基點。
人民幣匯率近期的頻繁波動受多方消息面影響。在本周結束的全國人大十屆四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示中國政府將繼續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并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之后,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溫家寶的講話意味著中國政府將增強人民幣的靈活性,未來可能放寬人民幣的交易區間。我國政府官員近日來也多次表示中國仍在加速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加之隨著4月底國家領導人訪美臨近,及近日熱錢流入加速,增加了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
而另一方面,人民幣上周短暫走軟的狀況則主要歸因于美元的走強,早在今年1月31日,美聯儲新任主席本·伯南克在首次國會亮相中就表達了繼續加息的意愿,而且對于美國經濟未來的強勁運行也充滿信心。這支持了美元從1月底開始的持續走強。
日本緊縮銀根的貨幣政策也對人民幣匯率走勢產生一定影響。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李彬博士表示,中國目前已經成為日本的最大貿易伙伴,如果市場對于日本利率提升有進一步的預期,將導致日元匯率的持續上升。由于人民幣匯率所參照的一攬子貨幣中包含日元,因此日元的升值將對人民幣匯率產生作用。但他同時指出,由于日元走強相對美元走弱,將抵消對人民幣匯率的部分影響。
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教授姜波克則認為,美國、歐洲等周邊市場都在加息,日本的升息預期也在加強,如果中國沒有進一步的跟進行為,將有可能抑制部分投機資金流入中國,對人民幣的升值會有抑制作用。
況且此前對投機資金吸引力最大的房地產市場也在降溫。他指出,“人民幣匯率如果持續上升,對國內出口部門的就業會造成打擊。周邊市場的升息可以延緩人民幣的升值,減少對出口部門就業的沖擊,這是我們樂意看到的。”
但日本經濟復蘇對中國經濟的推動作用可能并不大。首先,日本經濟的復蘇到目前為止主要得益于消費和出口的推動,這對于解決中國大規模的產能過剩意義不大。相對于強勁的經濟復蘇而言,日本的進口增加幾乎微不足道。日本的消費需求主要基于國內產出,人們對整體經濟的信心也蔓延到房地產行業。顯然,這些與中國經濟關聯微弱。
其次,日本經濟復蘇造成了國際貿易需求結構的悄然變化,中國經濟所面臨的貿易環境可能惡化。在全球經濟增長日趨穩健的背景之下,日本經濟復蘇引致的需求搶占效應可能引發新的總需求分配問題。這對于貿易依存度較高的中國經濟而言可能產生不小的直接和間接影響。
再次,日本經濟復蘇,將減少外資流入中國的規模。當前,日本股市領先全球的利潤率已經吸引了大量的國外股東,日經指數已經從2002年的8300點猛增到現在的近16000點,上升了近一倍。相反,中國外資的流入卻出現了反常的下降。商務部新近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05年4月份開始,除9月份外,我國單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均呈下降趨勢;而全年的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03.25億美元,同比下降0.5%。這其中,與日本經濟的復蘇顯然不乏聯系。
最后,日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在本國經濟復蘇的背景下有望增強,與此相應的是,人民幣在亞洲貨幣一體化進程中可能面臨更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