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理財周刊 【作者:陳婷】
他從一個公務員“下海”做外貿,三年賺了200萬元。2000年購置的新房,如今市值150萬元以上。他2001年歇業,2003年重新復業,如今是一個只做“小買賣”的外貿代理商。但每月萬元的開銷,讓他好好考慮如何配置自己的資產,讓家人幸福生活。
回想20世紀90年代初期,上海掀起了一股外貿熱,很多有識青年紛紛投入到國際貿易的大潮中去。今年37歲的江先生就是其中一員。
外貿生意幾經波折
1991年,時年22歲的江先生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國家機關工作。但是對生活滿懷理想的他,不安于現狀,當了兩年的公務員后,辭職進入外貿公司。1998年起,已經積累了一定客戶關系的他,開始了自己的創業路程,那就是與朋友合伙開外貿公司。這期間他獲得了不少收益,目前數百萬的家產都是從那時開始的“原始積累”。
可惜好景不長。從2001年開始,由于發生朋友的撤資等負面情況,江先生的外貿生意一度中斷,在家歇業了兩年多,他個人在此期間也沒有什么收入,一家三口靠吃老本度日。
2003年,意圖重振旗鼓的江先生拿出部分積蓄,重新注冊了一家貿易公司。新公司規模控制較小,經過兩年多的盤整和發展,生意慢慢有了些起色,也基本穩定。
目前家庭結余有限
2005年,江先生的年總收入為13萬元,所以他認為在2006年的月均收入可以算是1萬元左右。目前仍屬于事業編制的江太太,月收入2800元。
再看看家庭支出方面。每個月江先生一家的開銷基本在10000元左右。其中基本的日常開銷約5000元,日常娛樂休閑的費用大約是4000元,醫療費200元,用于兒子的教育費用是800元。如此一來,江先生一家的月度凈結余約為2800元。
資產豐厚未備保障
江先生一家的資產可謂豐厚,在經歷了歇業期間每月“入不敷出”的狀況后,目前江先生家的凈資產仍有300余萬,且沒有任何負債。全家活期存款有15萬元,定期存款60萬元,債券20萬元元,以及價值60萬元的基金。自住的房子目前市價是150萬元。還有一輛帕薩特轎車,算上折舊目前價值約18萬元。
江先生一家沒有人購買過商業保險。對于這一點,江先生認為,如果生意上錢多了,自己的生老病死會比買保險更有保障。而且,江先生并非沒有想過保險,只是覺得如果有可行項目,那么可以將手里的資金更多地投入到一些生意,會有較好的回報。
未來兩頭開支大
江先生一直是個對理財有濃厚興趣的人,日常生活中總要記錄支出賬目。對于未來的開支,他也有一番自己的打算。
首先,父母年齡都在64歲,兩人每月的退休金共有1000元左右,有基本社保保險,但身體不算太好,打算給二老花35萬元買一處房產用于出租,每年大概有1萬元左右的收益,可用于老人的健康體檢和身體保養兩項。
其次,江先生希望能讓自己的兒子盡可能地接受好的教育,打算給他預留出100萬元左右,如何規劃和積累這筆錢?
最近,江先生曾經考察過開洗衣店、中式快餐店等連鎖加盟項目,有基本的投資意向,預計這兩個項目的投資收益率應該在20%-30%,投資額度從10萬到80萬元左右。目前正處在選址階段。
對于這些計劃,江先生只有一些大概的輪廓,但在具體實施上還是有一些困惑,希望理財專家們能夠為他的資產設計一套完善的投資計劃。
專家建議一:資產配置建議
一、家庭財務狀況分析
A:收支情況分析
江先生一家年度收入總計為196600元,其中主動性收入(工資收入)僅為33600元,金融投資收入為33000元。其家庭年度總支出為120000元,且全部為消費性支出,無債務性支出。家庭支出已超過家庭收入的60%,達到61%。
B:家庭資產情況分析
總資產為323萬元。其中投資類資產為155萬元,占家庭總資產的48%,使用類資產為168萬元,占總資產的52%;表明家庭資產配置還比較合理。
金融總資產共為155萬元,其中債券比例為12.9%,基金比例為38.7%,股票為0,組合存款占48.4%,在金融類資產中具有高風險和高收益特點的證券類(股票)資產比重為0,顯然這樣的資產配置對資產增值的效果不夠理想,需設計調整資產配置。
由于江先生正著手考慮投資項目,欲早日打開業務局面,存在著家庭收入的不穩定以及不確定的預期收入,要求應急備用金為6-7萬元,其余資產可投資房產或各種金融產品,產生收益可改善家庭收支不平衡狀況。
C:家庭理財計劃分析:
在規避風險、保障家庭財務安全前提下來獲取更高的收益,江先生提出的未來計劃和目標有:
1、加家庭保險額度,優化保障結構來抵御未來風險;2、兒子國內教育和留學的財務準備;3、為父母養老進行房產投資準備;4、通過實業投資來增加收入。
由于30-50歲的家庭成員增多,所需承擔的責任漸漸增加,抗風險能力逐步走低,投資相對保守,但仍以讓本金快速成長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