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愛濤拍賣舉行了一場新年藝術品拍賣會,其中瓷器成交額雖然不高,但價格增幅卻達到了20%左右。業(yè)內人士認為,處于“軟肋”地位的瓷器拍賣升值空間相當大,越來越為投資者所看好。
據(jù)了解,在這次拍賣會上,瓷器的成交額雖然只有100多萬元,占了成交額的15%左右,但瓷器的價格增幅卻達到了20%左右。其中一件青花人物圖大罐在無法定性為官窯還是 民窯的情況下,就以13萬的價格成交。就在一個月前的十竹齋拍賣會上,瓷器竟拍出了近一千萬元。其中明宣德“青花一把蓮紋大盤”竟然拍到了165萬元,比估計的120萬元高出不少。
業(yè)內人士對此認為,瓷器的單價正越來越高,特別是官窯,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歡迎,常常成為拍賣會上爭奪的焦點。愛濤拍賣負責瓷器拍賣的孫先生介紹,與書畫相比,瓷器價格有專業(yè)性強的特點,很多投資者不知古代史,有的人連瓷器名稱都叫不上來,所以就沒興趣了。而且瓷器數(shù)量少,價格也相對比書畫高一些,這些都造成了近年來書畫與瓷器一熱一冷的現(xiàn)象。
但無論是歷史價值還是文化藝術價值,瓷器還是有相當大的增值空間。從這次拍賣會的效果來看,瓷器已經(jīng)進入較大多數(shù)投資者的視線。
來源:現(xiàn)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