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有不少人喜歡玩“老窯”瓷器,特別是許多文化人,尤其欣賞古陶瓷那種濃重、粗野的原始精神,時常浸濡于上下5000年的華夏文明之中。因此,時下古陶瓷不僅價位大幅攀升,而且仿品也隨之充斥市場,特別是高仿的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動輒開價幾十萬元、乃至上百萬元。
孟君是某大學歷史系的副教授,他曾收藏20多件“老窯”瓷器。從原始彩陶、秦漢陶俑、隋唐青瓷,到宋 代黑釉碗、四系罐等,惟獨缺少宋代五大名窯的藏品。有一天,他正在潘家園古玩市場遛攤,忽然身旁有個操著河南口音的年輕人悄聲問他:“您要高檔古瓷嗎?”孟君不解地看看他,隨即問道:“是什么窯的古瓷?”答曰:“宋鈞窯瓷洗。如果有興趣可跟我去看看,不買沒關系,就在附近一家旅館。”
孟君隨他來到一家小旅館的房間,屋里有個黑臉膛的中年人正看電視,見來人他忙起身讓座。說明來意,他便從提箱中取出一個藍布面的方盒,打開一看果然是件鈞窯洗。孟君曾看過不少有關宋代五大名窯的圖書資料,印象中,這件瓷器和書里講的宋鈞窯鼓釘洗毫無二致。灰胎,外施渾厚的玫瑰紫乳濁釉,滋潤柔和,優雅瑰麗。內施天青釉,器底施麻醬釉,并有陰刻“二”字編號。最讓他動心的是,釉面爬滿“蚯蚓走泥紋。”憑直覺,眼前這件鈞窯洗,分明就是書上著錄的宋朝宮廷之物,沒準今天碰上了國寶,不由心中竊喜。但表面上卻佯裝不懂,只說這是畫家涮筆用的大筆洗。遂問價幾何?
販子思忖片刻說:“您仔細看看,這不是普通洗子,是宋代的官窯器。這本來是值百萬元的東西,因是從盜墓人手里便宜買來的,您就給10萬元吧!”
孟君尋思,按行情這個價位并不算高,可從來還沒花過這么多錢買古玩。于是便大膽試著給個不可能成交的1萬元。
沒想到,販子竟然說:“您給的價正是我們的進價。因我們有急事要趕快回去,只要您再給添點路費,這件東西就算白給您帶來了。”
孟君終于花10400元將這件鈞窯洗買到手。他如獲至寶,一連興奮了好幾天。一天,他約藏友秦先生來家里觀賞鈞窯洗。一方面是炫耀,另一方面也想讓行家再確認一下。秦反復審視,又摸了摸釉面,說:“這件東西可能不對。別的方面姑且不談,單說這‘蚯蚓走泥紋’就不是燒出來的,而是用筆畫出來的。因為當時往往把胎體在施釉前先行素燒,胎上就會出現許多不規則的小裂紋。施釉后再燒,釉層在燒成初期也會發生裂紋,故釉在窯變過程中會滲進裂紋里,出窯后便出現深而細的彎曲紋理,這種現象,業內稱之為‘蚯蚓走泥紋’。這與畫上去的紋理是有明顯區別的。”
一席話說得孟君呆若木雞,方知買古玩不能照書本按圖索驥,否則就要吃虧上當交學費。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