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和訊理財/宗學哲
和訊理財網友“百煉成鋼”是一位理財師,他以前在山東濟南的一家國有銀行工作,按說山東的GDP名列全國第一,理財市場的發展也應當是排在全國前列,但實際上,這“百煉成鋼”在工作中感到很無奈。2005年初,貨幣基金已經很成氣候了,當時基金7日年化收益高達3%以上,但濟南買貨幣基金的人卻不多,老百姓依然認準存銀行和買國債。所以,盡管“百煉成鋼”在為客戶設計理財個案的時候,屢屢推薦貨幣基金,可很多人依然覺得存銀行和買國債最省事、最穩妥。
后來一個機會,“百煉成鋼”從山東到了杭州的一家股份制銀行工作。來杭州上班后,正好趕上銀行推出了一款人民幣理財產品,理財師每天在前臺接待客戶,本來是要解惑答疑的,可這些客戶對理財產品的熟悉程度,讓“百煉成鋼”大跌眼鏡。
他發現杭州的多數客戶對貨幣基金、人民幣理財產品、外幣理財產品以及信托都非常熟悉,看上去沒有多少文化的杭州老太太,和理財師談起來也經常冒出"某某貨幣基金最近的年化收益是多少?"、"你們人民幣理財產品是計單利還是復利"之類的專業詞,而且老太太非常自信:我在某某行是貴賓客戶,我買你們20萬的產品,能不能享受貴賓客戶的利率和服務?不過,這位老太太還真不夠這家銀行貴賓客戶的標準,因為經濟發達地區銀行對貴賓客戶理財資產的要求比一般城市要高不少。在北方很多省份,一下子買20萬理財產品絕對算大戶了,但在杭州,這樣的客戶實在太多。據說很多杭州老太太都有好幾套房子,到了月末就拎著包,坐著公共汽車四處收房租,而且杭州是套房子每月租金都要一、兩千元,所以杭州超過萬元一平方的房價和高房租創造了無數個百萬富翁。
龐大的理財市場讓“百煉成鋼”興奮不已,尋思這會終于有了用武之地了。但是杭州人精著呢,如果一個人想買理財產品,他會沿著銀行云集的慶春路上,從這邊往那邊走,見到銀行就進去咨詢理財收益情況,誰的收益高他就把錢放到誰那里。至于理財師的投資建議,那就看你方案的收益情況了,如果收益不行,你就是說的天花亂墜,他也不會動心的。
后來“百煉成鋼”說了一句話:在理財上,南方人確實比北方人精明。
從家庭的資產總量來說,北方家庭可能不如南方的家庭,關鍵是理財觀念和方式也有很大差距。經濟條件稍差一些的北方人覺得錢不多,再怎么理財也不能使收益提高很多,所以不如把這些時間用在別的地方;中等家庭考慮養老、孩子上學、買房等開支都是很重要的,不能有任何閃失,所以還是存銀行保險一些好;富裕的北方家庭則認為錢不少了,好好享受生活就是,還理什么財呀!而南方人則處處體現了理財的精明。錢少的人整天琢磨怎么理財和創業來盡快"脫貧",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等家庭覺得養老、子女教育等花錢的地方很多,必須讓錢生錢才能確保這些目標的實現;而錢多的南方人更是琢磨怎樣投資,用房產、信托、參股、借貸等收益高的方式來賺更多的錢。
另外,北方人喜歡扎堆兒,有事沒事的"聚一聚"、"坐一坐",而南方人則喜歡擁有更多的私人空間,一個是省去不必要的人情往來開支,再一個也可以有時間潛心規劃自己的家庭理財,也就是說在理財上南方人比北方人花費的精力多,敢于接受新鮮事物,所以,才會使家財不斷增值。
不過,北方人現在也漸漸意識到了一些差距,正在慢慢向南方人的理財觀和消費觀靠攏,北方人也會變得越來越精明。(作者聲明,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