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私人理財/梁金鶯
逆向思維是指背逆主流意識的一種拓展性思考方式。逆市而動,拋開一些沉淀的舊思維,規避盲目跟風的"羊群心理",往往出奇制勝。逆市而動,在"危"中取"機"賺大錢,不僅需要投資者具備獨到的眼力,還需要有高人一等的財商。
和尚買股票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有一得道高僧在人人都瘋狂拋售股票時,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心態去接手,不料峰回路轉,高僧買的股票在谷底反彈,獲利頗豐;而當人人瘋狂買入股票時,高僧又大發善心:我賣了吧,要不別人買不上了。但最終高僧頂部逃生,眾人卻皆被套牢。最后,高僧看著大眾的虧損而自己盈利的結局,而無奈地吟誦:"罪過,罪過"。
其實,和尚買股票是一個逆向投資的典范。逆向思維是指背逆主流意識的一種拓展性思考方式。在現實生活中,逆市而動,拋開一些沉淀的舊思維,規避盲目跟風的"羊群心理",理性的投資者往往能在眾人失意的時候賺大錢,下面請看幾位投資者的逆市操作,也許能給你一點啟發。
專攻沒人要的房子
供職于廣州美院的林琳真想不到她會以這種方式賺錢--在二手中介中接過沒人要的二手房,裝修一番后再去"炒房"。
五年前,天生浪漫的富家小姐林琳與家境貧寒的丈夫結婚后,不得不租住在天河棠下城中村里的一個破舊樓房里。
然而,林琳卻把他們租來的小破屋布置得溫馨浪漫,她在潮濕昏暗的房子里裝了大量的燈炮、鏡子,并栽種了花草,還添置了一臺卡通形狀的抽濕機。夜晚,小屋的天花板上呈現出一個奧妙的星空;白天,鏡、燈、木、花、草相互配合,使房子熠熠生輝。而且房子干燥通風,好住多了。
2001年,林琳搬離了原來租的房子,住到了學校分給她的宿舍樓。臨走之前,房東花了一筆錢,要求林琳原封不動地留下她的創意。林琳答應了,誰知半月后,她發現房東竟然以高出1倍的價格把房子租給了別人,原來,房東靠的是林琳別具一格的裝修賺了更多的房租。經過這一啟發,林琳開始了自己的逆向投資房產之旅。
2002年林琳在海珠區的新鴻花園一次性付款買了一套兩居室。那是一套廣東人都不看好的三角房子,一進門,三角型的屋梁特別礙眼。房子一直出不了手,成為尾樓進入中介銷售,價格比其他的房子低很多。
林琳的父母也極力反對,認為投資這么一個沒人要的房子非得砸在手上。以他們夫妻2萬元的月收入來說,投資個好一點的房子也不是個問題。林琳沒解釋什么,她看中的是這套房子69平方米只賣31萬。便宜到家了!
林琳翻閱了一些裝修雜志,構思了足足一個月的時間,才把裝修計劃定下來,林琳改裝了房子,設置了一個照壁,把三角形的屋梁包在照壁里面,前面還修建了一個裝有假山的小魚池,那套充滿后現代風格的房子,把廣州人最忌諱的東西隱藏了,同時還把廣州人最喜歡的元素加了進去。凡是參觀過她的房間的人都贊不絕口。出租一年后,林琳以41萬元的高價賣出,除去裝修款,林琳凈賺了7.5萬元。
這以后,林琳到處在中介行里淘那些沒人要的房子,凡是這樣的房子在林琳的眼里都被認為是價值低估的房子,而且競爭的人少,價格甚至還會再低一點。當然,房子的地段也不要太差,畢竟她炒房的目標人群是一些懂得她的創意并有一定生活品味,但又暫時拿不出大錢投資于房產的人士。
幾年下來林琳憑借自己的專業優勢,又把握住廣東人的心理特征,轉手了3套房子,獲利近40萬元。
我靠"博傻"賺大錢
上海市民姚奇偉(化名)在金銀幣收藏中混跡十余年,收藏既是他的業余愛好也是他的一種投資手段。剛入收藏界時,他也跟風炒作,虧損很大,后來姚奇偉通過花錢買教訓,漸漸地開始"博傻",從而獲利頗豐。
1998年金銀幣市場大縮水,當時的98版熊貓金幣受其連累銷量極差,投資者都回避它。但是姚奇偉隱約覺察到以年銷量為實際發行量的發行方式使其自然成為量少品種,在熊貓系列中產生瓶頸作用,果然一年后,98版熊貓金幣開始升值。姚奇偉憑著逆向思維,敏銳地發掘了這匹黑馬,攫取了第一桶金。
靠逆向思維去"博傻",也曾幫姚奇偉避免了一次損失。
2003年,開光佛指舍利金幣由于大量的宣傳和市場的熱炒氛圍,半個月內就翻了二番,跟風炒作者很多,姚奇偉也購進了30萬元的金幣,但是很快他就察覺到該金幣并沒有沉淀,絕大多數都是炒作籌碼,當中小投資者越來越多的跟進時,姚奇偉果斷地全部平倉,不少同行都對他的動作迷惑不解,說他傻,但姚奇偉堅定信心,自嘲自己就是去"博傻",兩個月后,開光佛指舍利金幣大幅下跌,姚奇偉最終避免了損失。
今年上半年的金銀幣市況不太好,不少投資者又開始大量拋售手中的藏品,但是姚奇偉卻又開始逆向操作了,他全倉吃進不少金銀幣。因為他判斷油價肯定會推動金價上漲,而距金價越近的金幣上漲空間也越大,況且下半年禮品消費趨旺,焉有不升的道理?姚奇偉的這一操作手法,又讓他短線獲利翻番。
總結自己的收藏歷程,姚奇偉感嘆地說:"這年頭誰都不傻,敢于去博傻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人進我退,人退我進
美國經常教授馬爾基爾是國際投資界的著名人物,其股票投資著作《漫步華爾街》是至今世界股票投資界最暢銷的好書。在該書中,馬爾基爾介紹了一些在華爾街業績突出的年輕人,其中有三位中國人,如今已是雷曼兄弟公司董事總經理的江平便是其中一位。
這位向來以逆向操作而聞名于華爾街,被稱為"中國小子"的江平坦言:"因為有危機才有波動,才能有恐慌,才可能抓住機會。"
在江平剛剛掌管雷曼兄弟公司拉美交易部時,外匯是該公司的弱項,而且拉美這一新興市場的環境很糟糕,各種各樣的危機就沒停過。1995年墨西哥貨幣貶值,引起了國際金融震蕩;1997年7-8月發生了亞洲金融危機,并波及拉美;1998年8月,俄羅斯盧布貶值,俄宣布暫停償還外債。這一系列危機產生了兩個直接后果:一是發生在全球所有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擠兌,它們都向美國及一些中心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尋求庇護;另一個后果是引起巴西等國的連鎖反應(1999年巴西因銀行擠兌而減少了500億美元)。2001年,這一噩運又降臨到了阿根廷的頭上。
動蕩中有人取守勢,以不變應萬變,而江平則從中看到了機會,頻頻出擊。當墨西哥爆發危機,各路投資者紛紛逃離并看好阿根廷時,他卻反其道而行之;當墨西哥經濟日漸恢復,外來投資增加時,阿根廷卻面臨危機,投資者紛紛撤離,江平又來了個與眾不同的操作。結果是,他的逆市而動讓公司在拉美市場賺了個"前所未有"。危機讓江平實現了別人夢寐以求的華爾街榮譽。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很多交易員被美國市場的繁榮沖昏了頭腦,認為亞洲危機不會影響到拉美市場。就在其他交易員仍然大舉入市的時候,江平把資金撤了出來,并且建議公司改變交易策略。年底結賬,江平的業績是部門里最好的,因為他成功地保存了實力。同時江平通過"拼刺刀"頻頻小規模出擊,亦有一定斬獲。
江平時常說的一句話是:"運用好逆向思維,在順水的時候,十個人中九個人賺,只有一個倒霉鬼賠,幾率很小;但是當逆水時,就是十幾個人賠,你一個人賺了,幾率就大多了。"
《私人理財》專家點評:
由以上幾個例子可見,逆市而動,理性而有智慧的投資者往往能在"危"與"機"中賺錢。因為當一種觀點被多數市場參與者接收后,它常會走向極端,弱點會被掩蓋,它錯誤的可能性就會增加。理性的投資者應該學會剝離事物的假象,反璞歸真。
逆向思考的出發點是社會心理學。早在20世紀初,法國心理學家李本博士就揭示出個人的思想會受到群眾心理的感染,從而對行情不能客觀地分析,盲目跟風,旺市時越炒越高,貪婪以至于瘋狂,淡市低迷時又過于恐懼,這就是所謂的"羊群心理"。
這種具有相同心理特征的群體往往會將市場信息簡單化,輕信、盲從、缺乏邏輯、喪失判斷力等,很容易被市場權威(比如莊家)左右和利用,從而操縱市場得利。因此,成為一個成功的逆向投資者并不容易。首先,投資者如果以心理群體分析為基礎進行投資決策,則必須具有堅強的心理承受能力與資金承受能力。其次,逆向操作要求投資者保持自我、獨立思考,必需以真實客觀的信息為基礎,應當拋開固有的印象和陳舊的信息,深入市場調查認證,提高判斷事物的準確性和預見性,防止因片面宣傳和信息的誘導而誤判。
當然,逆向思維方法也有缺點,對進出場時機的把握精度不夠,就會發生較大的時間偏差,而這種時間偏差有可能導致投資者走進死胡同。畢竟市場中主流觀點的形成需要一定時間,盲目地逆向操作隱藏著巨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