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朱國棟
崛起的背后是權力與資本之間的游戲,建民集團最終成為游戲的發牌者
2005年是湘南小城邵陽的多事之秋。
2月20日,位于邵陽的湘桂黔建材城發生火災,部分經營戶的數千萬元資產化為灰燼。
5月中旬,邵陽市一位副廳級領導被“雙規”。
一份針對邵陽億萬富豪黃建民的舉報材料,也在湖南乃至北京的新聞單位與有關部門之間流傳。
黃建民,男,43歲,湖南建民集團老總,擁有多個經營實體。根據該公司網站稱,建民集團總資產達12.8億,位居湖南民營企業500強第11位。
黃建民原本是一位小學教師,辭職下海,通過開發湘桂黔建材城,完成了從一個普通工商戶到億萬富翁的巨大轉變,為時不過數年。
億萬富翁黃建民目前是邵陽市舉足輕重的人物,在積累財富的同時,建民集團的政治影響力也日漸擴大,黃建民已連續擔任兩屆湖南省人大代表。
在邵陽,市檢察院一位分管業務的副檢察長遞給記者的名片上甚至印有“建民集團高級法律顧問”的字樣。
邵陽一位與黃建民相識多年的退休老干部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黃建民的發家史,對于研究國有商業銀行的資產狀況、國有資產的變相流失,頗有意義。”
神秘“港資”
始建于1995年的湘桂黔建材城是湖南省最大的建材市場之一,也是邵陽市當年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
其時全國正處于經濟發展高速期,邵陽市委市政府急切尋找投資項目,“只要來邵陽,一切好商量。”
“當時我正在重慶等地做化工原料生意,收到了邵陽市府寄來的招商材料后,決定回邵陽搞項目。”黃建民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表示,
《瞭望東方周刊》了解到,湘桂黔建材城項目開發商為中港常宏有限公司。該公司由湖南省招商局1995年11月批準成立:中港常宏合資經營年限為11年,投資總額和注冊資本是1680萬人民幣。其中香港宏展出資1380萬元,分三批注入。
關于湘桂黔建材城的爭議正出在與港商合資上。
2005年5月,一份署名“艾國民”、“陳實白”的舉報材料聲稱,這個邵陽當年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其實是最大的一場騙局——港商從頭到尾一直沒有出現過,港資只是騙取政府巨大優惠政策的幌子。
這份材料稱,所謂港資,其實就是工商銀行邵陽市分行。
其“內幕”是,當時黃建民代表邵陽市常寶物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常寶公司)找到了工商銀行邵陽分行旗下的邵陽市金鵬房地產開發公司(以下簡稱金鵬公司),希望合作開發建材城項目。雙方商洽成功后,金鵬公司撥款800萬元作為首期投資款,之后,黃建民突然“放風”,說他引進了港資。
當時主管常寶公司的原邵陽市郊區人大副主任李銀春回憶,黃建民當初提供的出資協議有很多證明文件,還有香港公司董事長的簽名及印章,并沒有人疑心有假。
事實上,建材城的合作開發商卻是工商銀行邵陽市分行旗下的湖南省邵陽市金鵬公司,和黃建民掛靠的邵陽市常寶公司。
一份名為《聯合開發建設的“湘黔桂建材城”協議書》的合同中顯示,湘桂黔建材城預計總投資2700萬元,其中金鵬公司1800萬元,常寶公司為900萬元。新成立的湘桂黔建材城項目管理董事會的董事長為金鵬公司法定代表人龍鑄忠,總經理為黃建民。
之后金鵬公司與常寶公司維持6年多的合作,香港公司在這期間從沒出現過。
黃建民則斷然否認假港商一說,他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引進外資都需要工商局等許多政府部門的審批,提供許多材料,難道這些都是假的不成,所以假港商一說是無稽之談。”而邵陽當地的一種說法是,按照外商引資的優惠政策,湘桂黔建材城在征地、建設及免稅三年等方面,至少享受了1000萬元以上政策優惠。
分家
1997年6月18日,湘桂黔建材城如期開業,當年底實現收入300余萬元,作為合作雙方的金鵬公司和常寶公司的合作罅隙也由此產生。
根據當初按出資比例分紅的聯合開發協議,金鵬公司于年底向常寶公司催收投資回報。金鵬公司負責人龍鑄忠告訴記者,他多次找黃建民交涉,對方都以資金緊張為由推托。而更讓金鵬公司坐立不安的是,常寶公司極少理會當初的協議規定,將售房款、租金、保證金等打入兩家的銀行專戶,經常坐支現金。
1998年3月12日,金鵬公司曾經強硬正告常寶公司,“必須嚴格遵守協議,否則將運用法律以保護合法權益”。但直到最后,“影子伙伴”始終未拿起法律武器以捍衛權益。
那么,堂堂工行邵陽市分行所辦的金鵬公司,為何擔心訴訟呢?
根據金鵬公司的一些前員工解釋,之所以不敢拿起法律武器,主要是因為他們屬于“外資企業”,金鵬公司只是影子伙伴,出面訴訟就相當于戳穿了“謊言”。
對金鵬公司而言,惟一的辦法是分家。
1998年5月27日,金鵬公司和常寶公司簽訂了協議書,在這份分割協議中,記者留意到雙方的分割比例為:甲方(金鵬公司)占64.64%,乙方(常寶公司)占35.36%,但沒發現具體的資金明細。
2005年3月1日,工商銀行邵陽市分行一位員工向記者解釋說,分割時對所有投入進行了核算,總價為5114萬元。其中,銀行方面投入現金2720萬元,加上利息及紅利總計3306萬元,其余1808萬元則為常寶公司投入。
自此,黃建民旗下的常寶公司資產已過千萬。而在常寶公司成立之前,根據李銀春、龍鑄忠等人透露,黃只是一家小酒店的老板,做一些焦油生意,總資產不過幾十萬,絕對沒有百萬。有人據此認為,黃建民依靠工商銀行的支持與金鵬公司的合作,完成了千萬富翁的積累。
分家過程中,常寶公司占據的35.36%的股份曾被質疑。因為根據1996年11月7日常寶公司向工行邵陽市分行提請的一份名為《請求增加投入的報告》中稱,貴方投資到目前只有1970萬元,尚差878萬元(按8比2出資)。也就是說,當時,常寶公司也承認只有20%的投資份額。
之所以給出大份額的股份,銀行內部人士提供的一個解釋是,為盡快擺脫黃和常寶公司,銀行方面作出了讓步。“分割時沒敢和他把賬做得太細。”
龍鑄忠坦言,所有項目的運作、建設及管理都由常寶公司負責,銀行方面沒太計較一些小賬目,“再說為了公家的事,也犯不著和他一般見識。”
金鵬的四任老總
金鵬公司與常寶公司資產分家之后不到4年時間里,先后有四任總經理與黃建民合作共事,但除了楊喜寶全身而退之外,其他三人或內退,或病故。
分割后,龍鑄忠即安排副經理周后武對工行邵陽市分行所有的64.64%資產進行了資產評估。龍鑄忠說,按當時租賃和銷售的標準,市值6000多萬元。
正當金鵬公司員工想利用建材城這個平臺好好干一番事業時,他們發現阻力與麻煩遠非他們想像的那么簡單。
整個建材城的開發建設中,金鵬公司一直躲在幕后,不僅各類手續、證照均由常寶公司辦理,市場的物業管理權也被常寶公司牢牢控制著。以至于在建材城占據絕對資本優勢的金鵬公司,在日常經營事務上,處處須聽命于常寶公司。
從分家起,因為利益糾紛而導致的爭議源源不斷,以至于雙方之間的質問公函也頻繁往來。
在《關于貸款辦產權證的緊急報告》中,金鵬公司和常寶公司之間的矛盾已升級,以至于金鵬公司認為“我行這三千萬資產的安全已迫在眉睫”。
但正當金鵬公司試圖通過獨立辦理產權證等措施保證公司權益時,接踵而至的意外,讓金鵬公司疲于應付。
1998年12月15日,工行邵陽市分行工會企事業管理委員會發布《關于關閉邵陽市金鵬房地產投資開發公司的通知》:“根據總行、省行關于清理自辦經濟實體精神,金鵬公司自行組織清理債權債務,不再從事其他經營活動,待財產變現、債權債務了結后,即行撤銷該公司。”該文件下發后,金鵬公司開始變賣房產。
之后,工行邵陽市分行接到一些有關龍鑄忠經濟問題的舉報,銀行紀檢組查了一個多月未查實。 2000年3月,龍被調回分行,后辦理內退手續。
此時的黃建民,則正是意氣風發之時,建材城的財富幫助黃成為邵陽聲明顯赫的民營企業家。1998年,黃建民經雙清區(1997年,邵陽市三區合并,郊區被并入雙清區和北塔區)人大推薦,當選為湖南省人大代表。
而銀行方面在龍鑄忠內退后,則先后派出了原金鵬公司副經理周后武(未轉正)和邵東縣支行房信部主任劉周胤到建材城主持工作,但都好景不長。周后武因被檢察院調查,后內退;劉周胤堅守半年后,因突發腦溢血身亡,時年36歲。
游戲的獲勝者
2002年6月5日,工行邵陽市分行與建民集團簽署協議。其中第二款載明:雙方同意按人民幣1900萬元價格移交,該1900萬元含應收債權。落款簽署人為楊喜寶和黃建民。
而1998年龍鑄忠在任期間,金鵬公司自估市值為6000多萬,而原金鵬公司一中層員工估算,2002年金鵬公司建材城資產估計在8000萬到9000萬之間,甚至可能高達億元。
讓一些金鵬職工不解的是,為什么建民集團能夠以1900萬元購買工行邵陽市分行建材城剩余資產,工行邵陽市分行廣場支行還要貸款1000萬元給建民集團?
針對建材城資產處理的價格問題,《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在2005年5月30日向工商銀行邵陽市分行求證,分行辦公室李主任的表態是,“一是資產移交是通過正常合法程序,二是得到了上級銀行的批準。”
楊喜寶也認為,我們的資產處理得到了湖南省分行以及總行的肯定, “總行允許虧損30%,也就是900萬元。最后我們實際虧損850萬元,損失率控制在26.16%,為國家節約了3.84%。”
但金鵬公司老員工表示質疑的是:明明是沒有負債、前景良好、穩定升值的優良資產,怎么就成了不良資產了呢?
與銀行黯然撤退不同的是,黃建民旗下的建民集團一舉成為目前邵陽最大的民營企業集團,2002年,建民集團在湖南省民營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11位。2004年,建民集團又購買了原為市政府招待所的白公城賓館,據稱投資近億元。而建民集團的官方網站顯示,該公司的總資產為12.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