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仿制從古到今,技術不斷“改進”,手段年年翻新。下邊介紹幾種造假最新手法,供文物收藏者鑒別參考。
青銅器:很多文物書籍介紹了青銅器諸多造假手段,21世紀新“發明”的造假術,足讓過去那些造假“專家”小巫見大巫。現在的造假者有很多介紹珍貴文物的書籍圖片供參考,他們常常是對著錄像制蠟模,用蠟模翻成硅橡膠。再去市場上廉價收購古代的銅錢,熔鑄銅器。也有的按照書上介紹的銅鉛比例配制。銅器制好后用玉雕機打磨內殼,待很薄后手感象真物時才罷。然后用酸拌銅屑糊滿銅器全身,放在能加溫的泥窯里熱烘,大約七天到半月內即成。做成的銅器銹色堅固不漏底,連范線范痕都能仿出。這種銅器還要后加工,這后加工技術才是新發明的撒手锏呢
許多鑒定古董的專家都知道,青銅器上綠銹好仿,紅斑難做,仿成的紅斑顏色淡,用硬物一戳即掉。真紅斑硬,不易掉。造假者就抓住人們看紅斑的心理,通過挖墓人購買有紅斑的不值錢的殘破銅器。然后取下紅斑,用玉雕機在仿制銅器上挖溝,再用軍用強力膠把紅斑“種”在仿制銅器上。這種軍用強力膠粘的牢固,不怕火燒。任你鑒定人用火燒用刀刮,這紅斑就是“長”在了銅器上,就像從銅器里生出來的一樣。我所知道的一個銅器加工廠,用這種方法制造的幾十件銅器,竟然以高價銷售一空。那些買家,大多都是請了“專家”長眼的。有心收藏的同道人,再見了這些紅斑銅器,請觀察器物紋飾處是否有紅斑,若銅器遍身紅斑,單單紋飾處沒有,就請三思后行。因為有花紋處凸凸凹凹,不便栽種紅斑,而古銅器埋在土里上千年,有沒有紅斑是根據接觸化學物的成分決定的。不會專挑無紋飾處長紅斑。
古玉器:古玉造假最猖獗,且形成了一條龍式的生產過程,造假人結伙成幫。有專門負責購材料的,做“老玉新工”精仿品,先到陜西咸陽附近購買無紋飾的出土素玉片。有專門負責加工的,再到浙江、杭州去做紋飾,按要求仿雕古代花紋。若新玉仿舊,雕好紋飾后再到安徽蚌埠去做“皮”,即根據雕好的花紋做舊,能做各種沁色。做舊的方法也是參照古文物書籍上介紹的那些方法。但有一步“改進”,這卻是一個了不起的騙死人的絕招,造假人向挖墓人購買“尸泥”。搞考古工作的知道,春秋戰國墓底,很多有薄薄一層腐泥,是當時人的尸體和各種布類陪葬物長久腐爛造成。古代人殯葬愛用朱砂,很多出土商周古玉沾著尸泥和朱砂。造假人就利用人們這一心理,從挖墓人那里掏錢購買尸泥,伴了朱砂沾在做好“舊”的假古玉上,仿制新出土的古玉,再打上蠟,專騙那些有一定鑒定知識的“二把刀”。
造假玉的最后環節是銷售,這些人在廣州、北京、上海、鄭州等國內各大古玩市場都有專柜。你需要什么年代,什么樣的古玉,他們都能滿足,可在全國調貨,做到了“以銷定產”。現代先進的通訊工具給他們插上了翅膀。我曾接觸過的一個造假的人,他對我夸口說,在廣州古玩市場,那些港臺來的古玩商人,鑒定古玉最愛湊鼻子嗅一嗅,聞聞有沒有古尸臭味,再看看古玉洞眼里有沒有朱砂,往往上當。朋友們再買古玉,先把沁色看準,看是真沁,還是借玉皮巧雕。請把古玉的時代風格掌握準確,最要緊的是加工方法。古玉用砣磨出來的花紋同現代電動玉雕機刻出來的不一樣,古玉的線條用肉眼看流暢,十倍放大鏡下可見遲遲純純,邊有毛刺。另外是看光,古代磨玉的砂石沒有現在磨玉的金剛砂鋒利,人力加工的轉速也沒有現在電動的轉速快。
古玉手摸很潤,放大鏡下卻顯坑凹不平,光線散射。仿古玉卻磨的很平,光色很強。看玉光要分清是“柔潤”還是“光亮”。辨認老玉新“工”,注意紋飾內外光色不一。再遇見有尸泥的“出土”古玉,先把朱砂取下一些在手掌里搓搓,古代朱砂年久失色,新朱砂一搓就見紅。還可用鼻子嗅一嗅,除尸臭外是否隱隱約約有石蠟味,仿古玉是靠蠟來提光的。
古瓷器:上世紀九十年代,造假者發明了“蠟僵土”粉碎后裹燒去新瓷火氣的方法。新瓷器按古代樣式畫工做好燒成大多仿宋元古瓷,再用含有蠟僵石的雜土,粉碎成細面后裹瓷重燒。燒出來后新瓷火氣全無。河北省邯鄲一帶用此方法燒制出的白釉剔黑花梅瓶,讓不少收藏家上了當。鑒定這一類瓷器,看線條內是否存有“蠟僵”殘土。這種器物雖無火氣,卻暗淡無光。注意造假人常用膠粘墓土涂瓷器底部和內里。若遇小口梅瓶,觀察瓶內有無手拉坯的流暢連貫的旋紋,是否同外部光色不一。
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國內建筑業興盛,蓋房修路,不斷有古代窯址面世。特別是金元鈞窯,沿太行山東側發現很多。窯址里沒有完整器,殘瓷碎片不少。造假人信息靈通,80元買一個碗底,回去后重燒。河南安陽有幾個人,專門干這個活。他們把碗底買回后,從禹縣請來燒鈞瓷師傅,按照鈞窯的樣式立坯,按照鈞窯的釉料上釉,有的還加了銅元素做紅斑。用這個方法造出來的假鈞瓷,多運往北京古玩市場,把京城里的“玩家”耍的不輕。辨認這些假鈞瓷,先要看造型,是哪個年代的。真的金元鈞窯瓷器,大多堅硬壓手不厚重,假器為了掩飾接胎痕跡,多上厚釉掩蓋。另外看釉光和棕眼,新器釉光扎眼,棕眼少。有的用腐氫酸去光,釉表失光顯暗,失去了鈞窯的硬閃光度。有的用硫酸腐蝕,遍體小眼密集,嗅起來隱顯酸味。仿鈞瓷上假紅斑同真紅斑也不一樣,真紅斑從里到外紫、紅、藍三色,色與色分界明顯,假紅斑顏色單調。老玩家看瓷先看底,遇到這一類真底假坯的,可一定要看仔細。
還是用那句老話來說,只要第一眼不對,就值得懷疑。造型、窯口、胎骨、釉色、繪畫手法、裝燒方法,逐一對證看,看鈞窯必須綜合都對,有一項對不上號,就不能當真的買。要想收藏真品,必須學會辨假。除上述介紹的幾種造假手段外,近幾年青銅器造假還有用電鍍仿黑創光的,書畫方面利用現代制版技術照相透影再加手描,書畫做舊用冷凍和紫外線照射的等等。新文物法允許民間收藏的條款激活了中國的古玩市場,許多懂行和不懂行的競相下海,許多人剛下海便讓浪嗆了。古玩市場上有假所以必須辨假才感到有意思,但是,那些嗆水的退回岸上也很可惜。
時代在前進,造假的技術也會不斷更新,每一個立志古玩收藏、愛好古玩鑒定的朋友,都應當從收藏室里走出去,到窯址學鑒瓷,到玉雕廠學鑒玉。公安局里有警察做“臥底”,搞文物鑒定的如果能有機會探知造假秘訣,肯定能提高鑒定水平。千萬不能照本宣科,以為多讀了幾本介紹文物的書籍就成了專家。那些書籍是前人的經驗,只能參考不能照搬。時代前進,文物鑒定也要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