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結束的第一輪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拍賣記錄被屢屢突破:徐悲鴻油畫《珍妮小姐畫像》以2200萬元成交,這既是徐悲鴻作品有史以來的最高價,也刷新了中國油畫拍賣的紀錄;著名畫家吳冠中的水墨畫《鸚鵡天堂》以2750萬元的天價成交,這是單幅近現代中國畫拍出的全球最高價;中國嘉德推出的淮南區“稿”字郵票四方連,以220萬元成交,創下了解放區郵票單項拍賣的世界紀錄;廣東省造七三反版存檔樣幣,以165萬元成交,創下了中國銀幣單項拍賣的世界紀錄。
除了這些整體的紀錄之外,單個藝術家作品價格也頻頻創下新紀錄:北京誠軒拍賣行推出的李可染代表作之一《煙江夕照圖》拍出1540萬元天價,創下其作品成交最高紀錄;羅中立的《夏風》拍出178.2萬元,創羅中立個人畫價最高……
泡沫隱現
藝術品受各路資金追捧,價格一路走高,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受人民幣升值預期影響:人民幣升值將使得以人民幣計價的藝術品價格發生估值變化———藝術品價格得到提升。
對于當前藝術品火暴的行情,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炒作泡沫已經出現。
此前有媒體披露,由于我國房地產行業正遭受國家的宏觀調控,溫州財團正將1200億的資金砸向藝術品拍賣市場。
溫州財團的資金走向往往最能反映我國游資集中的領域,一位圈內人給記者保守估計:“目前,拍賣市場上的短線炒作資金至少在一半以上。”
一位拍賣公司的書畫部總監告訴記者,現在真正投資藝術品的不過1000多人,在一些拍賣場所一些熟悉的面孔頻繁出現,江浙富豪現在像炒房子、炒股票一樣炒藝術品。比如,他們對某個畫家的作品感興趣,就會不管多高的價位先把這個畫家所有的拍品買斷,再囤積起來,然后再拋出,結果就導致這個畫家拍品比市場實際價位要高。
謹慎投資
“不少名家的作品價格已經出現了虛高,投資者選擇時一定要謹慎。”有藝術品愛好者告訴記者。
一位藝術品收藏專家建議:“由于目前藝術品市場炒作的氛圍比較重,不是非常專業的藝術品投資者切勿輕易踏入這個市場,以免接了‘最后一棒’。”藝術品投資的安全性來自于藝術品真偽的鑒別能力,而一般投資者缺乏這種能力,“即使是專家也有難免走眼的時候,常人更難判定藝術品的真偽。”因此,一般投資者投資藝術品風險很大,不可在當前火爆行情誘惑下,輕易介入這個領域。“這個市場風險比股票市場、地產市場的風險還大,比較適合專業及富有的人士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