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日報
正當一些拍賣公司以假當真、蒙騙買家的時候,遠方拍賣公司率先開辦藏友課堂,傳授收藏知識。因為目前藝術市場的“繁榮”只是一種假象——
![](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5-11/28/xinsrc_0021102281117437368316.jpg)
王向功的眼睛不是盯著藏友的口袋,而是他們的腦袋。
買家你追我趕地出牌競價是拍賣公司最愿意看到的場面。競拍者的行為迅速和沖動程度似乎與拍賣公司的獲益成正比。甚至買家對拍品知之越少,拍賣公司的生意就越容易做,這已是行內心照不宣的秘密。
過去收藏是有閑人的愛好,喝著茶聊著天,把玩欣賞品鑒。現在藝術品成為火熱的投資項目,越來越多的“熱錢”急于低買高賣。
拍賣市場的這種投資過火而收藏行為減少的現象帶來不少危害:古玩藝術品的數量是有限的,市場需求卻在不斷增加,于是仿品自然越來越多。就連齊白石的畫作也出現了無低價拍賣,這其中投資者蒙受的經濟損失難以計數。拍品價格出現虛高,真正的藏家卻買不到想要的東西,再加上拍賣公司在非正常“繁榮”的市場中牟利,漸漸忽視了引導藏家認識藝術品價值、培養他們熱愛古代文化的責任。
古玩藝術品拍賣市場看似繁榮,但卻隱藏著重重危機。北京遠方國際拍賣公司總經理王向功先生提醒藏友,現在的古玩市場上很少有“漏”可撿,貴買貴賣才是趨勢,他希望能幫助藏友從“出價機器”向收藏家轉變。
做好功課再出價
王向功先生有六個大博古架,擺滿了各種瓷器、玉器。他把架子陳列在公司會議室里供人參觀。這種“顯擺”并不是惹人艷羨,因為架子上沒有一件真貨。這是他五六年前入行時交的學費,那時候花大價錢買進來的寶貝有五分之一都是贗品。所以他告誡藏友,耐住性子先學再買,有錢時買精品,沒實力也不買假貨。也許是因為上當受騙的次數太多了,就想干脆自己來做拍賣公司,讓大家別走自己的彎路。
跟許多收藏者的經驗一樣,王先生說大部頭的收藏大全等書籍是入門的必備資料,一定要對有興趣的項目有直觀的了解。比如玩玉,最好買一套古方主編的《中國出土玉器全集》作為標準器,根據標準器判斷藏品,否則一出手就上當。收藏層次應該循序漸進地從百十元到成千上萬元。雖然王先生是拍賣公司的經理,但他勸拍友不要對拍賣會上的那些天價數字念念不忘,關鍵要訓練自己看出決定價格的因素到底在哪兒。
初學者到藏家梯級進步
王向功把藏友分成三類,剛接觸收藏的入門者,正在學習的收藏者和想進入拍賣市場的企業家、商人。他們就針對這個梯隊提供了步步升級的“培養方案”。
比如對剛進入收藏領域的白領和工薪階層,可以從網站上挑選幾百元錢的清末和民國時期的民窯瓷器,或者現代的書畫家作品。當他們擁有并具備了一定的知識之后,就會需求檔次更高一點的藏品。收藏者隊伍在不斷擴充,初級者會不斷地進入。這樣當初的新手拍下來的藏品還可以重復送拍,循環給他們的后來者。
在山西舉辦的一個講座上,一位老板就帶來了連兒女都不讓碰的寶貝,結果被專家告知沒幾樣真東西,他花在拍賣會上的錢全打了水漂。遠方拍賣網站收藏家俱樂部就是針對那些對藝術品有興趣、經濟實力較強但都曾經被坑過無數次的人而開辦的。俱樂部請專家為他們進行專題講座和定期的培訓。每個月的第三個周末都舉辦鑒寶講座,由專家對照實例仔細講解東西真在哪兒,又假在何處。
此外藏友還經常被帶到故宮博物院去看“標準器”,再去潘家園找仿品,喜歡瓷器的還能有機會去各窯口參觀。這些辦法不僅能加強藏友的拒假防騙水平,還能使他們了解古代文化。這些做法是將拍賣公司自身的發展寄希望于藏友的進步。因為投資應該以更有眼光的收藏為目的,拍賣公司應該培養收藏家隊伍,而不是投機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