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時期以來,國內的一些頗具影響力的媒體以一種“芝麻開門”的童話心態,歡天喜地為紛雜無序、贗品泛濫的藝術品市場鼓與呼,慷慨地大篇幅地報道“藝術品市場千億空間巨大”“藝術品市場牛市來臨”……大有遍地黃金待你撿,盆滿缽滿是時日之勢。
今天,在藝術品市場流行一種說法“中國藝術品價格遠遠沒有到位”,“當代書畫家的作品升值潛力巨大”等等,我們常 常佐以西方發達國家成熟的藝術品市場,以西方的標準來參照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其實,梵高畢加索的價格關我們什么事。固然只要我們的國家能夠經濟持續向好的方向發展,老百姓的錢囊鼓鼓,藝術品市場自然會壯大和興旺,但是,現在的情況是經濟畸形發展,老百姓兜里沒有多少閑錢了,社會上的少數莊家積累了大量籌碼在房產、股市、藝術品市場等各個資本市場興風作浪,做成一派繁榮景象,居然我們的部分媒體還弱智地充當起吹泡泡的角色。
中國的書畫市場從興起至今只有短短十幾年的光景,時間和經驗都無足于判斷當代書畫家的作品在未來的升值潛力和收藏價值。當今的書畫市場物欲橫流,書畫家難耐寂寞、忙于聚斂財富,同一題材、同一內容一百張、一千張不斷重復,把筆墨當作印刷機、印鈔機,根本談不上藝術創作,其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從何而來。只有那些經過了歲月洗禮,依然光芒四射的藝術家的作品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市場應該重視的。
傳奇收藏家郭慶祥曾不止一次地痛心地指出,現在某些人利令智昏,通過出版黃胄先生作品全集來作假。
原因是近兩年,黃胄先生作品拍賣價格猛漲,一般收藏者喜歡收藏被著錄過的作品,誤以為其真實性和學術性有保障,作假者正是利用了這一心理,通過出版全集來販假。郭慶祥認為:某些黃胄先生作品全集中假畫比例極高,在90%以上,而有的拍賣行一下子就有50多幅黃胄作品上拍,居然百分之百是假畫,還全部成交!遺憾地是拍賣黃胄假畫的竟然還有國內著名的拍賣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透露:拍賣行業是一個容易為暗箱操作提供交易平臺的行業,其滋生“黑洞”的可能性極大,這種可能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哄抬價格,自拍自買,為拍品“定價”,從而方便拍品的第二次流通。他們慣用“托兒”做“誘餌”,最終目的在于“釣”到出大價錢的“冤大頭”;二是為了制造拍品“高紀錄”,在拍賣會上絞盡腦汁施展“炒作”,許多舉牌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與誰競價。
一位拍賣公司的老總拍著腦袋無奈地對媒體記者說:“以前面對贗品,就是想不開,計較真偽,現在徹底想開了,不就是圈錢嗎?”“早些年,我們這個圈子里的人會為得到真品而雀躍歡呼,也會為了拍品是不是真品而爭得面紅耳赤。但現在在利益的驅動下,大家心照不宣的是怎么才能以假亂真,使真畫假畫統統拍出!本烤拐l會是最后的接盤者,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在瘋狂時期,大家都是贏家,一旦當泡沫破滅時,最后倒霉的是真正出于收藏和投資目的的藏家,包括中小投資者和一些高端人群。我們難道還要活脫脫的湊齊一個藝術品市場泡沫嗎。
作為媒體應該堅守自己的職業操守,作為記者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為藝術品市場的規范、有序盡到媒體的作用和責任,切莫淪落為制造藝術品市場泡沫的慫恿者和同謀者。
作為藝術品的拍賣行業應該堅守誠信、公平,作為書畫家應該保有藝術家的高尚情操、職業操守,切莫把藝術品市場當作一己小利的提款機。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