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低迷,房市的新聞卻"精彩"紛呈。
前些日子,從報上看到一條題為"房價預期下跌,開發商遭遇定價難"的消息,頗感新鮮。
那條消息稱,上個月,位于上海浦東上南地區的"翡翠上南二期"開盤,為刺激銷售,承銷商推出了每平方米優惠200元的措施。誰知,這一舉措立即引起了一期業主的不滿,甚至發出警告"如果開發商及承銷商不正視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并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補償,最后受傷害的恐怕不僅僅是業主"。劍拔弩張,大有一觸即發之勢。于是乎,開發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尷尬:價格定低了,先期購房的業主"有意見";定高了,市場不能啟動。真可謂"里外不是人"。
依我之陋見,房價有漲有跌,是房市上正常而又正常之事。只要賣主手段合法,業主買高了也只能自認倒霉。哪有這個道理:我吃虧了,后面的買家一定也要吃虧。好比股市,股價有漲有跌,你前腳買進,它后腳大跌,誰都不能因為自己套牢,就逼著后來的賣家必須高位拋售,否則就要大動干戈。倘若股市中的投資者都取這種態度,恐怕全世界的股市都要"關門大吉"了。記得股市在我們這兒剛開張時,曾有一位農民因"套牢"而要求"退貨",但那是"億中挑一"之人,且為大多數市場人士所譏嘲。股市和房市雖有差異,但必須維護市場交易的嚴肅性和有效性,恐怕是共通的。
還是股民成熟。時下的房市,看來連"初級"的門檻還未踏進。
(上海證券報 諸葛立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