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暴富李彥宏成為周鴻一最輕視的人 |
發布日期:2005-10-24 9:08: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來源: 英才
在百度公司大門口處有一巨幅宣傳畫,上面六個大字:“百度人民很行”,密密麻麻簽滿了每一位員工的名字。但每一位初來乍到的人,幾乎都把這幾個字錯看成了“百度人民銀行”。 一位叫李彥宏的年輕人,在一個月前把這種錯覺變成了事實——2005年8月5日,李彥宏一手創建的百度搜索終于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百度公司一夜之間出現了7個億萬富翁、51個千萬富翁、240多個百萬富翁…… 但這群年輕的富翁們,仍然持續著他們的無拘無束——在北京理想國際大廈12層的百度公司里,每一間房間門口都標著“青玉案”、“月滿樓”之類的詞牌名,抱著大枕頭、趿著拖鞋的員工在其間走來走去;百度的人民也最不把領導當領導,對總裁李彥宏直呼“Robin”、對副總裁劉建國直呼“建國”,并且開會時誰先到誰選擇座位,最為普通的一名員工,經常心安理得地坐在那個被認為最顯貴的位置上…… 一位和百度公司同在一座樓的某IT公司高管,在提到李彥宏時這么說:“就像隔壁的那個傻小子,一不小心娶了一個漂亮媳婦,能不讓我們忌妒嗎?”而在回答普魯斯特問卷中“你最輕視的人是誰”這個問題時,雅虎中國區前任總裁周鴻一的回答更為直接:“李彥宏”。 當普魯斯特問卷擺到李彥宏面前時,一向隨意和善的李彥宏卻態度堅決地拒絕了回答: “這些問題太弱智了!”面對各方的輕視和非難,他似乎毫不放在心上:“我盡量不去想這些東西,對我來說把一件事情做成功是最重要的,做成功了你才會有成就感,你才會獲得認可。” 關于一夜暴富 《英才》:百度擁有這么高的市值,你如何看? 李彥宏:這說明大家對百度的期望值很高。百度選擇獨立上市,對公司的發展是有很大幫助的,之前沒有多少人知道百度其實是最大的中文網站。根據艾瑞做的排名顯示,到達率和訪問量等指標上百度都排在了第一,超過了中國所有的互聯網站。 《英才》:對于“一夜暴富”,你有什么感覺? 李彥宏:沒有,反而感覺非常累,回來后每天睡覺都睡得很死,不會想太多事情。 《英才》:什么時候最興奮? 李彥宏:整個路演過程中還是比較難的,但在上市前兩天,很多不確定性因素都沒了,知道肯定能成功上市,心里就很踏實了。 《英才》:上市前一晚你在做什么? 李彥宏:晚上宴請了一些銀行家、律師、投資人等,慶祝完后覺得馬上去睡覺有點虧,又叫了團隊的人一起聊天,直到深夜兩點多才入睡。 《英才》:聽說上市那天,所有員工都興奮得流出了眼淚? 李彥宏:一開始他們半信半疑,但是后來我講的一些東西都陸續實現了,他們開始相信我了。去年第三季度員工大會,我跟所有的人講,百度三年之內會成為中國最大的公司。 《英才》:很多人都說鳳凰原主持人梁冬是幸運兒,來到百度沒多久就變成億萬富翁了。 李彥宏:他是今年1月來的,但他的期權需要4年才能全部拿到,到那個時候你才能說他擁有了多少財富,他需要用他自己的工作來證明他對公司的價值。 《英才》:你們怎么認識的? 李彥宏:我們在青島的一個旅游大巴上碰到的。梁冬是一個聰明人,并且有自己的思想,對品牌的理解一般人達不到那種高度。之后我們又見了幾次面,深入地聊了聊,然后讓他來百度做了副總裁。 《英才》:百度最近也常遭到一些指責,你如何看? 李彥宏:現在百度上市了,有些惡意媒體也許想趁火打劫一把,但是我并不認為他們有多少道理。百度作為搜索引擎,我們只能告訴用戶他想要的東西在哪里,但百度沒有提供直接下載服務,我們沒有能力也沒有義務去判斷某一個文件是不是盜版的? 《英才》:你不怕因此帶來的風險? 李彥宏: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沒有風險的,尤其當你做一些新的東西的時候,但總體來說我對搜索引擎非常有信心,我認為我們沒有觸犯法律。 關于極端的商業模式 《英才》:在上市之前,百度前后進行了三次融資。 李彥宏:剛開始時只融了120萬美元,但對一個創業者來說足夠用了;2000年9月又融了1000萬美元,當時的市場狀況不是很好,為了過冬,必須要多融一點,起碼能夠保證我們幾年之內不用太擔心公司的財務狀況;2004年6月又融了1500萬美元,這次融資是想做一個保險,其實當時我們并不需要錢,但為了防止短期內市場出現極度惡化,或者為了準備大的投入,我們融一點錢會更保險一些。但這個錢后來我們根本沒用上。 《英才》:第二次融資似乎遇到不少困難,是不是因為當時你們還沒有找到一種盈利模式?當時的競價排名也沒有出來吧? 李彥宏:對。我們原來的商業模式就是給那些門戶網站提供搜索服務,但那個時候一般人還沒有看到這種商業模式的危險性,它的潛力并不大。但那時我也不好突然去改變這個商業模式,免得去費一番口舌跟投資者解釋,所以先拿到錢再說。 《英才》:這個競價排名是直接從國外學來的,還是你自己的創新? 李彥宏:老實講,還是跟國外的東西很相似,只不過它當時在國內比較新,一開始大家接受起來有很大難度。其實最初我希望找一個媒介公司來合作,我們來給它提供技術,它來運營推廣競價排名。但我找了一年,沒有一個人聽懂我在講什么,所以決定自己做了。 《英才》:這次百度上市,和Google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李彥宏:百度成功上市,代表著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受到了國際資本市場的真正尊重。以前的中國公司,大家也爭著去美國上市,但最后你一算PE,跟美國公司相比都是低了很多。 《英才》:百度為什么能改變這種局面? 李彥宏:因為百度是一個更專業、更專注的公司。我們就做一件事情——中國的搜索引擎,而且我們做得非常極端,這在中國是巨大的一個市場。 《英才》:百度上市后,打破了中國互聯網舊的格局,在新的格局中,你如何保持領跑者的姿態? 李彥宏:上市之后,對百度品牌有很大的提升。 《英才》:接下來有沒有什么具體措施? 李彥宏:首先,我們會增加對研發的投入,大規模地投入更好的技術,購買更多的帶寬;其次,我們也會對新業務做一些嘗試,但這些都是跟搜索有關的;另外,我們會收購一些跟百度在一起會產生一加一大于二效應的公司。 《英才》:百度上市之后,在公司管理上有什么舉措? 李彥宏:目前不會有什么太大的變化。 關于競爭對手 《英才》:你如何看阿里巴巴和Yahoo的合作? 李彥宏:還是那句話,沒有哪個公司像百度這么專注。 《英才》:Google也在涉足其他的領域。 李彥宏:現在的百度和Google處在不同的市場,這兩個市場發展階段是不一樣的。就中國搜索引擎市場來說,我們可以清晰的預測到未來5年或者10年會處在一個高速成長的過程,我們不應該去分散精力。但Google在美國已經有70%的市場,再往前走是有疑問的,他必須要嘗試搜索引擎以外的領域。 《英才》:有人說博客是未來幾年的熱點,你有進入的打算嗎? 李彥宏:對于百度來說,我們只關注搜索這個領域。但對于整個互聯網來說,也許博客是最大的機會。 《英才》:你覺得現在的中國互聯網與當年有什么區別? 李彥宏:可以說更加成熟了。最早的時候大家都在摸索,不知道哪個模式會成功。所以開始的時候大家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公司,這么多年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 《英才》:你如何預測中國互聯網的未來? 李彥宏:這個不能夠預測,我沒有那么神。 6個月火速結婚 《英才》:你給人的感覺特別沉穩,這好像與你的年齡不太符合。 李彥宏:我和我太太從認識到結婚只有6個月的時間。我覺得要透過現象來看一件事情的本質。我這個人一旦認準的東西,就堅定不移,而且從來不后悔,干就干了。 《英才》:會不會覺得自己太過于理性? 李彥宏:我這個人不會說甜言蜜語,即使和家人也一樣。所以我太太老抱怨我,但現在她可能已經習慣了。 《英才》:你不足的地方是什么? 李彥宏:很明顯,像財務我就不懂,像市場銷售這方面我也沒什么經驗,我就必須要找懂的人。 《英才》:你個性上有什么不足之處嗎? 李彥宏:有時候過分地關注細節。 《英才》:你是完美主義者? 李彥宏:我是天蝎座的。 找跟自己不一樣的人 《英才》:有員工私下里說你像唐僧,比較喜歡嘮叨。 李彥宏:有些事情不應該是我去管的,其實等到公司變大了,自然有人替你去關注,但我有時就是忍不住。其實各種各樣類型的人都是有可能成功的,并不是說所有成功的人都有什么一樣的性格特點和潛質,我認為是比較隨機的。我在找一些副總級別的人時,刻意地找一些跟我不一樣的人。梁冬就明顯地跟我不一樣,劉建國跟我也不一樣,他們能夠彌補我不足的地方。 《英才》:對外界不好的評價,你會泰然處之嗎? 李彥宏:每個人都有情感,別人罵你肯定不高興,但我盡量不去想這些東西,因為對我來說把一件事情做成功是最重要的,做成功了你才會有成就感,你才會獲得認可。我聽過一個故事:某個村里有一位老太太,特別喜歡罵人,只要誰招惹了她,她就搬個板凳坐到你門口罵上半天。有一天,村里新搬來一個人,與這位老太太有了一點小摩擦,老太太就坐在他們家罵開了。這個人一點也不生氣,不接她一句話,反而為老太太倒上一杯茶水。這個老太太越罵越沒勁,搬著板凳就回家了。后來她再也沒有興趣罵這個人了。 “五好丈夫” 《英才》:你在家干活嗎? 李彥宏:干得不多。 《英才》:為什么有人叫你“五好丈夫”? 李彥宏:我真的不知道,可能我這個人家庭觀念比較重吧。我開始做百度的時候,我太太在美國呆著,我們四年之久的分居,直到去年初她才決定回來。像我們這種在國外呆了很長時間又回來的,其實離婚率是很高的,但她好像根本不擔心我會出什么事。 《英才》:聽說你還在自家的園子里種菜? 李彥宏:那是在創立百度之前,我在硅谷做工程師的時候。那時寫一點程序對我來說比較輕松,所以我在自己家的后花園種了一些西瓜、黃瓜、山茶花、葡萄之類的,我對這個很有興趣,看到西瓜籽長成西瓜,很有成就感。 最大的遺憾 《英才》:你看過超級女生嗎? 李彥宏:我看得不多,但我了解這些東西。對這種現象我會好奇,為什么會這樣?我就會去看一看。 《英才》:這幾年你最大的遺憾是什么? 李彥宏: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太多的時間跟家人在一起。(唐凱林 長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