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金需要民間投資普及化 |
發布日期:2005-10-20 16:26: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張衛星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國際大趨勢來講近幾年黃金一直在走牛市。2001年以來已經持續了四年之久,黃金價格上漲了80%。但是按照黃金本身屬性和價值來看,黃金還是被低估了。 自從2001年中國設立黃金交易所,2003年央行停止了諸多黃金項目的行政審批后,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黃金的問題由黃金市場來決定”,表明黃金市場對內開放已經正式全面啟動。三年來中國黃金市場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各種黃金理財產品紛紛推出,如金條、金幣、紙黃金、“金行家”實物黃金、黃金保證金交易以及“0.1克黃金”等,投資者對黃金的熱情有增無減。但總體來講,中國黃金市場的民眾參與程度還遠遠不夠。與國際市場相比,中國的黃金市場尚處于由生產和消費市場向投資市場轉型的初級階段,黃金市場的眾多功能還極不完備,黃金的金融投資功能則幾乎是一片空白,真正適合大眾投資者的黃金交易品種非常稀少。黃金要成為平民化的投資理財品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的黃金儲備無論是國家儲備還是民間儲備,現在都處于“雙低”的狀態。這在主要的經濟大國和人口大國中都是非常特殊的。黃金儲備“雙低”不利于我們應對風云變換的國際金融動蕩,不利于我們應對美國經濟出現問題和美元問題等。對于要求國家與民間增加黃金儲備的呼聲,在中國國內有一種觀點認為,黃金重要作用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比如歐洲許多國家的央行在拋出黃金,減少黃金儲備數量,說明歐洲國家并不看好黃金的未來。 <對于以上觀點我們首先要澄清,某些歐洲國家央行在國際黃金市場上拋售黃金的行為并不能作為黃金未來長期價格走勢看淡的證據,這些歐洲國家的央行并不能左右世界黃金的價格趨勢,在歷史上甚至發生過英國央行曾經在黃金歷史最低價格區間大量拋出黃金的事件,當時拋出的價位在300美元/盎司,而現在黃金價格為470美元/盎司。 歐洲在設立歐洲央行發行歐元后,各國自己的貨幣已經取消,各國國內央行中的黃金儲備作用就相對不大了。尤其是歐洲一些中小國家的相對數量小的黃金儲備其作用就更低了,黃金數量不多儲備作用不大,所以有一些政府黃金的賣出行為這是不奇怪的。 在金本位制崩潰以及二戰后設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在七十年代崩潰后,黃金非貨幣化,黃金就處于“民間化”的過程中。而且從幾千年的人類歷史看,黃金就一直呈現從皇家貴族擁有到走向民間大眾儲備的趨勢,除了二戰后世界黃金大量集中于美國政府手中是一段特殊時期外,黃金就一直處在“民間化”的大趨勢中。在這樣的大背景大潮流下,一些歐洲國家央行在國際黃金市場上賣出黃金也是正常行為。 雖然黃金已經貨幣的功能化,但黃金的金融功能并未減退。現在,黃金市場的投資主體早已經是私人、各類機構和投資基金了,大量的黃金儲備也在民間,當前的世界黃金市場與二戰后幾乎世界上一多半的黃金在美聯儲手中是完全不同的年代。所以即使有些國家的央行拋售黃金也僅僅是一個市場參與者的市場行為而已。 國際黃金非貨幣化使黃金成為了可以自由擁有和自由買賣的商品,黃金非貨幣化的二十多年來也正是世界黃金市場得以發展的時期。可以說黃金非貨幣化使各國逐步放松了黃金管制,是當今黃金市場得以發展的先決政策條件。黃金正在從國家金庫走向了尋常百姓家,其流動性大大增強,黃金交易規模大幅增加,當今黃金作為一種公認的金融資產活躍在投資領域,充當國家或個人的儲備資產。 在黃金投資日益活躍的今天,黃金單位價格高昂,許多人認為黃金是高投入、高門檻的投資,認為主要的投資門檻在黃金的價格上,于是有企業在中國不斷推出諸如“1000元就可以炒金”、““0.1克黃金交易”等黃金投資工具,許多媒體紛紛報道認為我國開始進入黃金投資平民化時代。 黃金投資的平民化普及并不是從減小黃金交易單位入手來降低投資成本,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誤區。首先,由于黃金本身具有金融屬性,交易單位的大小只是一種表現形式,黃金非常便于分割,減小黃金單位不是降低黃金的門檻,而過度減小黃金交易單位容易導致虛擬交易和黃金切割時的不必要損失等問題。目前,世界各大主要黃金交易市場的交易單位都是統一的標準,倫敦黃金市場標準金為400盎司的99.5%純金,蘇黎世黃金市場標準金為400盎司的99.5%純金,紐約黃金市場標準金為100盎司99.5%純金,新加坡黃金所標準金為100盎司的99.99%純金。 實際上,從國際經驗來看,黃金投資的結癥在于90%民間黃金不能變現流通。因此,推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標準金才是黃金投資平民化的通道之一。至于標準金如何確定,我個人認為10盎司或20盎司的標準金條是比較適合我國目前的黃金消費現狀與投資需求。 最新的調查統計表明,民間黃金儲量已經達到4000噸,中央儲備量大約600噸,人均消費也由2002年的0.16克達到目前的0.35克。但這一數字比國際上人均年消費量要低很多,其中一個因素就是我國在黃金消費文化方面存在著一個長達四十多年的“斷層”和國家對黃金生產經營的嚴格管制。 更為嚴重的問題是,我國黃金消費結構偏重在首飾用金上,而且大約有90%的民間黃金是無法進入流通領域的,不能變現,黃金的金融功能還處于一片空白的狀態。中國黃金市場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黃金的投資流動環節不夠暢通。如果投資者真的要把黃金首飾賣出去,至少要損失15%,因為從黃金到黃金首飾增加了諸如加工費、消費稅費、黃金損耗、銷售成本、首飾商利潤等各種高昂的中間成本。通過首飾性黃金‘藏金于民’實際上是一種貶值行為,真正的黃金投資就是買金條,買標準和簡單的純金金條,國際市場就是如此。隨著世界黃金發展大趨勢是黃金民間化,如果沒有強大的黃金儲備和自由的交易平臺以及民間黃金投資功能的充分發揮,我們將無法實現黃金投資平民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