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南早報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先生的財產總值預估近60億元人民幣,是臺灣最富有的官員之一。但是他的財富不是靠他幾十年來當公務人員的薪水省吃儉用而來,而是由于連戰的母親在40多年前改變了投資理財的觀念所致。
連戰的母親趙蘭坤很有理財的頭腦,她不像一般婦人采取跟會的方式存錢,或是把錢存在銀行,而是積極地投資理財。連戰曾透露他們家的理財方式是“無為而治”,也就是買進股票房產等之后便長期持有。 幾十年里,連家只是追加投資,很少買賣,不以短期獲利而喜,不以暫時虧損而悲,因此長期投資的平均收益率達到了20%以上,并創造了連家的資產以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的理財神話。
它給我們的啟示是,無論炒股還是投資基金、房產,不能指望一兩年就能取得多少收益,而是要選好投資目標,進行長期投資,那句“長線是金,短線是銀”的老話,與連戰家族的投資理財可以說不謀而合。四十幾年前就把所有的家產投資于股票和房地產,并耐心等待40余年,其間很少買賣。
連家最初投資股票和房產的時候,多數人認為這是風險投資,基本無人涉足,而連戰的父母從數十年前就敢于“炒股”、“炒房”,這需要相當大的膽量。
全面的家庭理財應從三個方面進行:日常收支、財務安排、投資管理。支出管理方面,有計劃的開支不只是節約,還能使花的錢更“值”;風險準備方面,隨時準備必要的現金及后備資產對付突然的重大意外支出;財務安排方面,成家、買房、買車、養孩子,都是重大而必需的支出,很多還需要牽涉到個人貸款,這些需要仔細地計劃管理,信用的過度膨脹將成為資產累積的絆腳石;繼續的財富應該進行恰當的投資以保值增值,人閑著,錢可不能閑著,錢生錢,利滾利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主力資金異動,同步跟蹤我的財富…)
對于廣大工薪族來說,可以借鑒連戰家族的經驗,拋棄有錢存銀行的老觀念,適當進行較高收益的風險投資。以儲蓄和開放式基金為例,儲蓄比基金穩妥,但年稅后收益只有1.8%;基金雖然要承受一定風險,但很多基金的年收益都達到了10%。長此以往,采用不同的理財方式,在財富積累上就會出現分化,其結果是貧者越貧,富者越富。所以,要想取得連戰家族那樣可觀的理財收益,必須選擇增值快的非傳統投資方式。(興業證券趙耿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