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畫壇上,若是從畫藝上講,山水能與賀天健、人物能與沈子丞、花鳥能與趙少昂比肩的恐怕不多。今天,他們三位作品的市場畫價被嚴重低估,后市孕含著巨大的潛力。
在當今海內外拍賣場上,中國近現代字畫異;鸨,尤其是2003年以來,近現代字畫呈現“井噴”行情。如2004年春拍中,一件林風眠的《集錦八開冊》在北京華辰以418萬元成交,吳湖帆的《春山晴靄》被上海工美拍至308萬元,吳昌碩的《花卉十二屏風》被中國嘉德拍至1650萬元,陸儼少的《杜甫詩意百開冊》被翰海拍至6930萬元,此天價不僅創中國字畫最高價,而且為中國藝術品第二高價。尤令人驚喜的是,陳少梅、鄭午昌、宋文治、李苦禪、范曾、黃胄、周昌谷、劉旦宅、許麟廬、陳佩秋、馮大中等…—大批畫家作品價格都呈現飆升態勢。然而,從藝術品市場看,仍有一些現代名家作品價格漲幅不大,或是原地踏步,有的畫家作品價格被嚴重低估,其中有三位畫家作品需格外關注,就是賀天健、沈子丞、趙少昴。
◆ 縱放雄闊的賀天健
海上畫派是近代中國畫壇上崛起的一個風格流派,泛指一批力圖擺脫舊格、沖破傳統藩籬的海上畫人,借鑒吸收外來的藝術,標新立異,開拓’了海派新畫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海上有——‘位山水畫家異軍突起,此人就是享譽大江南北的貿天健。
賀天健(1891~1977年)原名駿,字炳南,17歲時改署天健,早年自稱“百尺樓頭一丈夫”,晚年又字健叟,齋名“開天樓”,江蘇無錫人。賀天健自幼喜愛繪畫,8歲起開始勾畫《芥子園畫傳》《晚笑堂畫譜》。1921年與友人創辦了無錫美術?茖W校,擔任國文、西畫教授。1929年與鄭午昌、孫雪泥、錢瘦鐵、陸丹林等發起組織著名的“蜜蜂畫社”,該社前后入會有6期,人數逾百,并辦有《蜜蜂畫報》。1931年賀天健又與葉恭綽、黃賓虹、陸丹林、錢瘦鐵等成立上海中國畫會,擔任主任委員,主編《畫學月刊》及《國畫月刊》。解放后,賀天健為上海中國畫院首批畫師。1963年,被聘為丹麥“康納”畫會會員,并在該國舉行個人畫展,被譽為“當代黑白書畫大師”。
賀天健擅長山水、人物、花鳥、書法,尤以山水著稱于世。他的山水崇尚五代兩宋山水畫的法度與精神,主張山水畫要有“宋人格律”,反對“無脈之山,無源之水”。他精研歷代名跡,上自宋元董北苑、巨然、馬遠、王蒙、夏圭、吳鎮等,下至明清石濤、八大、王石谷等。民國時期,南京博物院展出歷代名作時,他曾連續一周每天去看宋代李唐《萬壑松風圖》,當晚就背臨,第二:天再去看,晚上再背臨。他善于運用各種筆法、墨法、皴法及金碧青綠等用色的手法,或工或寫,或水墨淡彩,或青綠重彩,變化豐富,多姿多彩,精妙獨特。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技法的同時,賀天健十分重視師法自然,遍歷名山大川,畫風縱放雄闊,筆墨淋漓暢爽,設色講究層次,氣勢磅礴,別開生面。傅抱石曾說:“賀老的筆墨沉雄樸茂,而又透逸多姿,賀氏的山水畫不論尋丈大幅, 或是尺幅小品,青綠重彩,或是水墨淡彩,給人感受生活氣息濃厚,氣勢雄壯,境界開闊,有強烈的時代感和藝術感染力!辟R天健的書法也別具一格。他14歲就在良師的指點下書寫大字,從顏魯公人手,后學北碑《張猛龍碑》《龍門十二品》等,用筆主張“方峻雄健,筆勢勁利,自得神韻”。
賀天健的傳世作品估計約有千件。賀去世后,其遺作300余件,捐贈給上海中國畫院。他的作品在解放前就有行情,價格僅次于吳湖帆。20世紀80年代初賀的作品開始進入海外拍賣市場。1982年他的《山水》(115x46.8厘米)在蘇富比拍賣中以2.5萬港元成交,他的《山水人物(八開冊)》在1996年蘇富比拍賣中以2.6萬元成交。進入90年代后,賀的作品一度被海外機構和藏家炒作,作品價格大幅攀升,特別是一些精品開始突破10萬元大關。如他的《流江灘水鄉生活圖》(43.8x90.5厘米)在1990年蘇富比拍賣會上以17萬港元成交;他的《南張插秧圖》(47.5x66.8厘米)在1991年蘇富比拍賣會上以1975港元成交。以后,賀的作品有較大的回落。從成交的作品看,大多在數萬元,超過10萬元以上的屈指可數。近幾年又有所回升。他的力作《東坡玩月圖》(110x61厘米)在1997年朵云軒拍賣會上以10.78萬元成交;《山水》(99.5x45.8厘米)在1998年嘉德拍賣會上以7.92萬元成交。1999年嘉德拍賣會推出了賀的巨幅《北國風光》,此作描繪了北國冰天雪地的壯麗景色,經買家激烈競拍,最后以57.6萬元成交,創賀天健作品的市場最高價。2002年他的力作《江山攬勝》在上海敬華春拍會上以46.2萬元成交,高出估價近4倍。從賀天健的藝術成就和藝術地位看,他是一位僅次于吳湖帆的大家,但畫價卻與吳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其作品總體價位偏低,后市尚有較大的潛力。
◆ 綿里藏針的沈子丞
沈子丞(1904—1996年)原名沈德堅,字之淳,號聽蛙翁。畫室名“聽蛙館”“壺蘆庵”,浙江嘉興人。他自幼喜愛繪畫,早年參加了蜜蜂畫社和中國畫會。20世紀20年代在上海中華書局編輯所圖書部得機會觀摩歷代名畫,潛心研習,畫藝大進。期間,他花了很大功夫臨摹宋李公麟《維摩演教圖》、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唐吳道子《送子天王圖》、元趙子昴《蓮社圖》等,其中臨顧愷之《女史箴圖》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所以沈老是一位傳統功底極為深厚的畫家。1929年,他的兩幅作品參加了第—次中日繪畫展覽,其中一幅還送往日本展覽。接著,全國第一屆美展開幕,沈子丞的《仕女圖》以獨特的構圖、嫻熟的畫技、傳神的姿態使觀眾流連忘返,何香凝女土說:“我站在《仕女圖》前,有煮熟一鍋飯頃!焙笊蜃迂⿵妥髁艘环浗o何香凝作留念。沈的另一幅《霧》則被德國柏林博物館收藏。解放后,他先后遍游黃山、泰山、華山、長江三峽、桂林、敦煌、洛陽、西安等地,眼界開闊,故他的作品以造化為主,既求形似,更重神似,富以高度的藝術概括。1956年,他與吳湖帆、賀天健、陸儼少、唐云、張大壯等同為上海中國畫院第一批畫師。沈老在反右運動中遭到打擊,平反后他已近暮年,耳聾眼花,自稱“是—個無用的老廢物”。1996年在蘇州病逝。
沈子丞擅長人物、山水、花卉、書法、畫理、鑒賞及棋藝。尤其是他的繪畫遵循中國寫意畫棉里藏針的準則,自辟蹊徑。他的人物師法郭清狂、陳洪綬、華新羅,用筆凝練,神態生動,一掃明清人物畫中的匠氣,同時他的人物畫沒有絲毫霸氣,而有醇厚古雅的格調;山水取法石濤,蒼渾不拘一格,偶作寫意花卉蔬果,也頗為精彩。沈老的書法也是獨具面目。他取法鐘繇,所書法勢在隸楷之間,渾厚古樸,濃淡相間,外婉內遒,故他的書法頗為耐看,特別是用他極淵博的知識在畫上題詩,往往會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90年代初,沈子丞的作品在拍賣市場上偶有亮相,價格不高。1993年他的《黃粱夢醒》在首屆朵云軒拍賣會上以1.76萬元成交,1997年他的《山水人物》12開冊頁在新世紀拍賣會上以7.7萬元成交,創下當時沈子丞作品的市場最高價。在海外,有藏家大肆收購,并一度對沈子丞的作品進行炒作,但未像陸儼少那樣形成氣候。近幾年,他的作品在市場上露面開始增多,價格大多在萬元左右,精品在2萬~7萬元之間。2004年沈子丞的一幅《仕女》在上海華星拍賣會上以9.9萬元拍出。他的書法作品低得離譜,一般在1000—5000元之間。有專家認為,沈老是一流的書畫,二流的鑒賞,三流的名頭,四流的價位。后市孕含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 格調新穎的趙少昂
趙少昂(1905~1998年)是嶺南畫派第二代畫家的杰出代表,在國際上享有一定的聲譽。名垣,字叔儀,廣東番禺人。1921年考入高劍父創辦的“美學館”學畫,拜高奇峰為師,23歲任教佛山美術學校。1930年在廣州創立“嶺南藝苑”,同年獲比利時萬國博覽會金獎。1948年移居香港開設“嶺南藝苑”,門人遍布世界。1951年起10余年間,趙氏遍游世界,在各國著名博物館、大學講學。1965年和1967年分別參加倫敦泰雍美術館舉辦的全世界繪鳥名家畫展和全世界走獸名家畫展,受到一致好評。1977年被臺北中華學士院聘為博土。出版畫集20余種,曾獲香港藝術家聯盟的“藝術成就獎”、香港藝術發展局的“終身成就獎”。美國舊金山市博物館、廣州藝術博物館、香港市政局均建有“趙少昂藝術館”。他的繪畫藝術師承高奇峰,兼取諸家之長,深得嶺南畫精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吸取了日本和西洋技法,著意表現生活。作品題材以嶺南人物與風俗人情為多,創作中著色灑脫工致,色彩豐富明麗,格調新穎,意境獨特。同時,充分發揮書法用筆的表現力,筆墨奇肆,獨具風格。徐悲鴻曾題詩贊譽趙少昴:“畫派天南有繼人,趙君花鳥實傳神,秋風塞上老騎客,爛漫春光艷羨深!彼拇碜髌酚小赌久藜t占嶺南春》《枝頭小鳥驚初雪》《迷朦月色滿橫塘》《雙虎圖》等。
趙少昂的作品很耳。就進入市場。80年代后頻頻出現在海外拍賣市場,銷路較好。1987年他的《魚樂圖》在香港市場上以10萬港元拍出。1991年《雙虎圖》在佳土得拍賣會上以99萬港元成交,創造了趙氏作品的市場最高價。近幾年,他的作品市場走勢十分堅挺,1996年他的《白虎》在佳土得拍賣會上以75萬港元成交;1997年他的《三魚圖》在佳土得拍賣會上以43萬港元成交。令人遺憾的是,趙少昂的作品在國內并未走紅,超過10萬元的作品寥寥無幾。如2000年北京翰海拍賣會上,趙的一幅《花鳥》以1.9895元成交;2002年他的《荷花》被廣州嘉德拍至2.86萬元。2003年,京滬兩地的現代畫家行情大幅飆升,而趙少昂的作品卻在原地踏步。原因主要是國內藏家對趙少昂的藝術還沒有充分認識,后市有很大的市場機會。
摘自《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