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以前在拍賣市場上露面很少,也就是說沒有什么比價空間,但藏傳佛教文物在誠銘國際(北京)驚人的成交價已將一個新的市場展現在投資者眼前。
還記得清御制金嵌寶石蓮花生大師金螺、清御制金嵌七寶飾轉經輪、清御制玉刻七政寶和德國咖 啡代理商迪亞克家地窖里的那塊乾隆皇帝牌位嗎?它們現在可都已成了拍賣市場上的香餑餑。
大概和程十發40開連環畫稿《召樹屯和喃喏娜》以1100萬元人民幣(約合135.6萬美元)的高價成交讓市場感到有些意外不同,這些藏傳佛教文物和清朝宮廷用品能分別以1020萬、1000萬、820萬和420萬元落槌似乎并沒有讓人感到多么驚訝和不正常。
藏傳佛教文物以前在拍賣市場上露面很少,也就是說沒有什么比價空間,但盡管如此,直到現在市場上也沒有出現像評論程十發作品價格那樣的“真是看不懂”的聲音。
“如果說出乎意料的話,”誠銘國際拍賣(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靜女士說,“那就是最終的拍賣結果比我們的預期高得多。”
她進而補充道:“這反映出一種趨勢,那就是藏傳佛教文物將會成為一個新的市場熱點。”黃靜來自佛教盛行的中國臺灣,原來一直從事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工作,與當地的收藏界人士有密切聯系。
誠銘國際(北京)是一家去年才成立的拍賣行。在上周末舉行的首屆拍賣會上,它一口氣推出了30多件來自臺灣收藏界的藏傳佛教文物而且全部成交。據說,這些文物兩年前曾在臺灣歷史博物館展出過,當時被當地媒體稱為“舉世之冠,無與倫比”。
但為使中國大陸的投資者預先充分熟悉自己那些對他們來說還比較陌生的拍品,早在舉槌的前10天,誠銘國際(北京)就開始在許多媒體上廣泛推介金嵌寶石蓮花生大師金螺等上述4件拍品和清御制銅鎏金嵌寶座金冠飾玉觀音、清御制純金四臂觀音、清光緒百福百壽朝鳳壽帳3件同類文物,推介內容包括它們的特點、來源、如何金碧輝煌和富于傳奇色彩的歷史掌故。
比如,銅鎏金嵌寶座金冠飾玉觀音是六世班禪巴丹益希獻給乾隆皇帝的賀壽禮,由羊脂白玉雕成并加配金冠和銅鎏金寶座,間飾綠、紅、藍寶石,而玉刻七政寶則是乾隆的回贈禮物。
又如,金嵌寶石蓮花生大師金螺是清朝康熙皇帝賜給五世達賴喇嘛的,以白螺為胎,上刻蓮花生大師的法相和咒語,間鑲紅綠寶石且通體包金,曾經到過不丹,后來又到了歐洲。
再如,銅鎏金九龍浮雕乾隆牌位和百福百壽朝鳳壽帳是兩位臺灣收藏家偶然在一個德國商人家的地窖里發現的,而那個名叫迪亞克的商人的爺爺曾于清朝末年在中國傳教十多年,并且和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私交不錯。
另外,金嵌七寶飾轉經輪是一位臺灣收藏家1990年代在歐洲的一間古董店收集到的,通體飾以各色寶石,分為復雜的上、中、下3層:上層飛檐部分最上端的頂珠為一顆以綠松石及紅珊瑚鑲嵌而成的摩尼寶珠,其上承接有一棵紅珊瑚,若以手捻動,即能驅動中層的咒輪;咒輪上印有以六字真言為主的各種咒文;下層基座飾有《七政寶》主題和鶴、鹿等12只象征吉祥的飛禽走獸。
結果,媒體關于這些新奇文物的描述性報道不僅使誠銘國際(北京)的名聲迅速得到傳播,也使銅鎏金嵌寶座金冠飾玉觀音等3件文物的落槌價分別高達500萬、470萬和35萬元。
但誠銘國際(北京)起初對這7件拍品的估價卻相當保守———金嵌寶石蓮花生大師金螺200萬-250萬元、金嵌七寶飾轉經輪180萬-250萬元、玉刻七政寶80萬-120萬元、銅鎏金嵌寶座金冠飾玉觀音160萬-200萬元、純金四臂觀音120萬-150萬元、百福百壽朝鳳壽帳18萬-28萬元、銅鎏金九龍浮雕乾隆牌位60萬-80萬元———平均大約只有落槌價的1/4。
黃靜表示,這是因為公司考慮到中國大陸拍賣市場過去從未如此集中地推出過金螺、轉經輪和七政寶之類的藏傳佛教文物而“投石問路”的結果。
根據拍賣數據庫雅昌藝術網對海內外約60家大型拍賣行的統計,從2001年至今,拍賣市場上總共只出現過5件法螺和1件轉經輪,而且成交價都沒有超過1.1萬元。
然而這并沒有妨礙投資者對精美的新生事物的熱情。拿金嵌寶石蓮花生大師金螺和金嵌七寶飾轉經輪來說,它們都以最低預估價起拍,但競買價則在各路買家的頻頻舉牌下像脫韁的野馬一樣一路上揚,并且每邁上一個臺階,全場都報以熱烈的掌聲。
黃靜后來說,公司原本預計金嵌寶石蓮花生大師金螺最多只能拍到七八百萬元,而玉刻七政寶則會突破1000萬元,沒想到結果正好相反。
不過這已經不是什么重要問題了,現在重要的是無論怎樣,藏傳佛教文物未來的市場走勢被認為已經算是有了一個參照,而誠銘國際(北京)則在這一次試驗之后嘗到了甜頭。黃靜說,公司今后準備舉辦一系列藏傳佛教文物的展覽和拍賣,其中最近的一次將安排在今年底。
“到時候,你剛剛看到的那些搶手貨可能還會再次出現。”她說。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