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消息:展示當代藝術的北京雙年展展品將現身拍賣臺。據9月20日至10月20日在北京世紀壇和中國美術館展出的第二屆北京雙年展的主辦方介紹,為檢驗參展藝術家的作品在國內藝術市場上的價值,北京雙年展專場拍賣會將亮相于北京翰海秋季拍賣會。
本屆雙年展以"當代藝術的人文關懷"為主題,將集中展現各國當代藝術的精品,努力使當代藝術為廣大公眾所理解和接受,體現當代藝術對人類和平理想的追求,促進人類自身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對于看慣了寫實主義風格的中國藝術品投資者來說,各種藝術品無論其出自何種風格,是古典現實、自然主義、現實主義還是近距離和形式主義,均受到普遍的追捧。但是,普通大眾對當代藝術不能理解,卻是普遍現象。由于藝術家希望通過激烈挑戰和顛覆傳統的創作,表達難以用語言表述的內涵,因此往往會超越人的第一反應,讓普通人難以理解。但也正是這類作品,在拍賣場上卻受到追捧。
西方:當代藝術受追捧
近年來當代藝術品的拍賣成績令人咋舌。有關數據顯示,2004年當代藝術品的漲幅是整個藝術市場中最高的。35名當代藝術家的49件作品創下15項紀錄。倫敦蘇富比推出的達明·赫斯特的系列藝術品"藥丸餐廳"就拍得1100萬英鎊,其中一個原本只值90至125美元的馬蒂尼酒杯都賣到了8650美元。
2005年剛開始,英國收藏家沙奇以625萬英鎊的天價賣出當代藝術家達明·赫斯特的鯊魚雕塑,該價格創下了在世藝術家作品的最高價,而這件作品是沙奇于1991年以5萬英鎊購入的。由英國藝術委員會出版的報告《市場探究》中指出,每年英國藝術品市場中當代藝術品的升值潛力在3.5億英鎊。
中國:近年狂飆突起
在2005年內地以及香港的拍賣市場上,當代藝術品也表現出了極強的升值潛力。特別是在香港佳士得的春拍中,蔡國強在1991年創作的大型屏風,估價180-250萬港元,成交價為437.6萬港元(見圖),創造了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的新紀錄。類似的一件拍品在2002年紐約佳士得的拍賣中的成交價為22.95萬美元,創下了當時紐約拍賣市場上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最新紀錄。除了蔡國強之外,朱銘、王廣義等中國當代藝術家也紛紛在2005年創下了作品拍賣的新紀錄。
內地的拍賣市場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現代藝術的拍賣進入一個新的高度,雖然與香港相比成交價還有一定差距,但是已顯示出市場對這類拍品的追捧。蔡國強1992年創作的《為外星人所作的計劃第9號:胎動Ⅱ》在2004年中國嘉德的秋拍中以22萬元成交,這也是繼2003年以20.9萬元成功拍賣蔡國強《補天(三聯)》之后,中國嘉德取得又一引人注目的成功,這也是蔡國強的裝置藝術在國內拍賣中的最高價。
在2005年的春拍中,以曾梵志、方力鈞等為代表的內地當代藝術品家均有上佳表現,在2005年北京榮寶的春拍中,曾梵志在1994年創作的《面具》,估價為40-50萬元,成交價為63.8萬元,為其作品拍賣的第二高價;方力鈞在2001年創作的《2001.8.20》,估價10-12萬元,成交價為41.8萬元,為其拍賣的最高價。
目前,世界范圍內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小資"階級,他們雖然不能動輒數千萬美元"一擲千金",但卻熱衷于藝術品投資,當代藝術品的總體價格水準處于藝術品市場上的低端,加上近幾年當代藝術品的價格節節攀高,無疑給那些想投資藝術品但出不起大價錢的投機者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
一名業內人士稱:"整個當代藝術品市場的購買層已經起了很大的變化。許多藝術品市場上的收藏家都是一些年輕人,許多都是從事金融行業,他們不喜歡那些傳統的繪畫以及古老的裝飾品,而是更傾向于那些具有現代感的藝術品。"
不過,紐約大學專家邁克爾·摩西(MichaelMoses)給出了忠告:"每年大約只有2個年輕的當代藝術家作品真正有上漲的實力。"因此,多走訪藝術博覽會,像雙年展,多請教資深專家,多了解市場行情,培養藝術鑒賞力也是一名成功的當代藝術投資者必做的功課。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