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肆虐時期,全國各地古玩市場相繼關閉,但是網上收藏和競拍卻因此更加活躍。長期以來,極少有人談網上收藏的實踐及體會。筆者進入網上收藏時間不算太長,但已是金卡會員,在網上遨游多年,既有經驗和教訓,也有心得與體會,愿意說出來與廣大藏友交流。
先懂網 后沖浪
首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選臺好電腦和選擇快速的網絡。記得寬帶網建立之前,靠電話線上網真要急煞人。尤其是圖片一行一行地刷,常常是等自己競買的信息到達時競拍的時限早已過去。當然上寬帶網也要有所選擇,還有就是使用的電腦也不能落伍,因為一臺好的電腦和暢通無阻的網絡是上網競買不可或缺的。只有硬件過關,在將來的競拍中你才可能奪得先機。
其次,熟悉規則不逾矩。目前新浪、搜孤、網易等多家網站均設有古玩藝術品收藏和拍賣欄目,只要點擊“拍賣”或古玩門類名詞就會很容易找到。但在決定到哪家在線公司或網上商店購買時,一定要仔細認真斟酌。筆者建議還是選擇實力雄厚、信譽好的在線拍賣公司為好。因為他們既有風險擔保,也有詳盡的拍賣規則,競買前每個人都應該懂這些游戲規則,不懂不要裝懂,他們都有咨詢電話,只要肯于請教,都會得到滿意解答。什么是英式拍法?什么是荷蘭式拍法?什么是速勝法?在這些拍賣規則中均有詳細說明。競拍前若不了解清楚,就要吃虧。
第三,正確理解網上行話和術語的涵義。商家對拍品的評語及完殘情況的描述要審慎對待,其評語權當廣告詞看。拍品殘損情況的行話術語要準確理解。比如“紋”和“沖”的區別,“崩”與“磕”的區分,粘傷和粘釉,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別。前者是傷后粘合起來的殘器,等同于修補。同樣是修,大小差別很大。諸如此類的概念務必搞清楚。筆者有過教訓,一只標明蓋有小紋的宋影青印盒,到手一看,此紋并不小,且是由邊緣向中心延伸的,能見到明顯裂縫的紋,但它又確實不是外力作用下直線性的沖。結果是花了550元買了個教訓,吃了啞巴虧。后來凡看中想買的拍品,無論完殘與否,均通過電話咨詢清楚后再作決定。如此一來,避免了不少損失。
第四,斷代力求搞清。藏友皆知,同樣的東西,不同年代的產品差價很大。如標“清”的標的物,是清三代還是清末的,買受人心中應有數。以“嘉德在線”為例,其上網的東西,斷代一般沒有問題,應當是可信的。若有疑問也可與之商榷。在競拍一套“文革”瓷時,仔細核查資料對照圖片后認為是現代的。還算不錯,最終他們同意了筆者的看法。總之,標的物斷代必須有絕對把握。作為競買人在沒有弄清斷代之前別急于成交。這方面必須咬文爵字,否則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第五,起魚不在早市,在于關鍵時刻沖刺。有些速勝式拍品,底價就是標價,先拍就可能先得。1元起價的拍品,每次加價100元,你估計超過100元難有人買,就立即拍下(以此類推),可占先手之利。但事實上許多高手卻是真人不露相,往往到最后幾秒鐘才沖刺。但是近來網上競拍卻發生一種怪現象,這其實屬于競買人心理不成熟的現象。俗話說:荒地無人耕,耕了有人爭。有些東西掛在網上,幾次輪番上拍都無人問津。一旦有人看上拍了,隨之就有許多人跟著上,以為此君發現了寶貝,不能讓他便宜拿走。記得一件元青釉褐彩小瓶從45元起價,一路飚升,經過30多次角逐,最后以1600元成交。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這當中不排除少數心術不正者,看到過去的競爭對手想拍某物,他自己本不想要,卻在里面哄抬,所以,不少經驗老到的買家,不到關鍵時刻絕不出手。但是有一點要提醒注意,就是你的硬件是否過硬的問題,最后幾秒鐘,你的電腦上網速度跟不上,那只有落敗的份兒。筆者吃此虧不止一次。有沒有防范的辦法呢?有。那就是委托代理競拍。但即便這樣,也有個時間把握問題。不宜出現太早,因為那樣別人與你抬價的時間空間就很大,這往往是你不愿意看到的。
心得與體會
1.網上收藏是學習收藏知識的好課堂。如今的拍品大多是數碼照片,清晰度很高,畫面放大后比書本上的圖像看得還真切。再說網上漢晉唐宋元明清的什么東西都有,既往的拍賣記錄,目前的價位等,24小時隨時可以調閱。就說陶瓷的造型紋飾吧,多次反復對比,區別就看出來了。并且圖文并茂,就差掂不到重量。不過有一點應值得藏友注意,圖像特別好看的,實物到手后,也許會讓你有些失望。其原因往往是強光照射下拍攝出的超實效果引起人們視覺上的誤差,特別在看玉石珠寶和繪畫時,圖像效果往往好于實物。
2.不出門也能練攤。足不出戶,只要鍵盤上彈指一揮間,馬上送貨上門,這就是網上收藏的優勢所在。古玩地攤、舊貨市場常受到天時、地利、人和的限制。網上藏品交易,24小時全天候隨時恭候。初上網競買可在低價位區過把癮,取得經驗后再向高價位區進軍。網上練攤的另一大好處則在于,全國(乃至全世界)古玩市場向你開放,許多東西你所在的城市或地區沒有,特別是那些搞系列收藏的朋友,到網上會很容易尋到需要的東西。有時由于各地藏品存世量多寡的差別,還有地區差價可賺。全國各地藏品的價位走勢,每天都能一目了然。
3.仔細比較,全面權衡在網上學收藏最大的方便,莫過于可以很快比較與鑒別。博物館里固然只能隔著玻璃看,古玩攤上可以上手,卻無法拿回去比較。而網上拍品的圖像,不少是多側面的,信譽好的商家會有意將殘缺和瑕疵的畫面暴露出來,還竟買者一個知情權。因此,當同類同樣拍品體重不同時,就應仔細對比,以陶瓷為例,比較其年代、造型、尺寸、紋飾、胎釉、完殘等情況,就能明白其價格的合理性;比較唐宋元明清碗底的演變過程,就大致學會了斷代。凡文學說明有驚釉、細紋的拍品,畫面上不一定就能看清楚,不要以為畫面上沒看到而存僥幸心理,因為網上會聚了全國的行家,撿漏的可能微乎其微。最后,當你決定拍下某件拍品時,應精打細算,如本金加上擁金、保價、郵費,是否比本地收藏同類藏品更加劃算?未來升值的空間和潛力有多力?全面權衡后,再決定取舍。
4.“古”市場有風險,網拍要當心。利潤越大,風險越高,網上收藏與交易尤應當心。一般而言,著稱的大公司比較有信用保障。特別要當心的是那些只提供網上交易平臺,私人之間自由交易的,隨他“兩星”也好,“三星”也好,都應多留個心眼兒好。特別是在贗品、復制品充斥市場的今天,我國現階段的古玩商還沒有誠實到讓人放心的程度時,別忘了一句老話:賣者應有信,買者需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