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下半年以來啟動的一波中國名家書畫投資收藏行情,真可謂是如火如荼、高潮迭起,至今依然方興未艾。根據中藝指數顯示,2004年全年指數從1132點上漲至1498點,漲幅約32%,全年僅書畫市場的成交額就達到96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我國藝術品收藏投資者人數已超過7000萬人,占全國人口的6%,此狀況已日益引起了業內外人們的普遍關注 。說到這,也許你不禁會問,為何中國名家書畫投資收藏能夠有如此之大的無窮魅力呢?
中國名家書畫是一座挖不盡的“金礦”
記得是出自多年前熱播的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中的那句名言,如今已越來越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認可,這就是“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它說明了現在大家對錢的敏感度有著顯著的提高,生活處世的哲學也變得愈來愈實際了。的確,生活得更好一些,歷來就是人類一貫的共同追求,因此“能掙會花”就成為人們生活中值得關注和重視的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而“能掙”人人都懂,但“會花”就不一定了,它不僅要求你“該省則省”——節約著花錢,而且要求你“該花則花”——用自己的余錢去投資,從而使你的資產得以保值升值。
而在當前國內市場經濟越來越成熟的情況下,社會上用于投資的眾多流動資金,都仿佛是時刻睜大著雙眼的精靈,只要發現了市場上任何有利可圖的縫隙,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擠身其中,以謀求最大的投資回報。但是縱觀當今國內幾大投資市場,人們即能清晰可見——股票市場的長期低迷和每況愈下,郵票市場的一蹶不振和日愈冷落,銀行存款的“負息”狀況,房地產業由于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力度的加大,從而使得高昂的房價已呈現出回落之趨勢。然而,這期間卻唯有中國名家書畫投資收藏,在國內的投資市場中一支獨秀、獨占鰲頭,行情波瀾壯闊,已經成為有識之士普遍越來越看好的投資途徑之一。
你如果有興趣去考察一下世界上著名富翁的投資渠道,也許就會驚訝地發現,他們幾無例外地都或多或少的參與了藝術品的投資,并獲取了不菲的回報。這是因為多年來熱衷于投資的人士都知道,古玩書畫在海外就歷來是與股票、房地產并列的三大投資項目之一,而其投資的回報率,往往是要遠高于股票和房地產的。
那么,中國名家書畫作品為何值得投資收藏呢?有人也許會這樣答道:因為它是文物。那么何為文物呢?恐怕不少人就僅是只聞其聲不達其意了。實際上,文物的確切涵義——與人類文化有關的歷史殘留物。而在做為文物類別中主要門類之一的優秀的中國傳統書畫藝術中,必然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數千年傳統文化的精華。例如在中國繪畫藝術中,無論是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自始至終地貫穿著借自然形象來表達創作者主體人文精神的“寫意”特性,而此特性又是與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生存的時空環境和由此所形成的以人居首、天人合一的民族哲學思維及文化精神的特殊性密切相關的。
此外,中國書畫不僅是我國的三大國粹之一,而且也是世界藝術寶庫中最優秀的藝術品種。自唐宋以來,中國書畫藝術就已經發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其畫面所蘊涵的美感,能給予人們心靈和精神上難以言表的愉悅和享受,并能進而陶冶人們的情操。與其它文玩相比,中國書畫屬于藝術品,而瓷器、玉器、青銅器和硬木家俱等等一般只是算做工藝品,所以無論在觀賞價值、文物價值、歷史價值,還是在市場上的價格方面,中國書畫都要遠較其它古董文玩高出一籌。因此,中國名家書畫不僅歷來就是皇族重臣、商賈貴人的雅好,且為文人雅士所珍重,同時也受到了平民百姓的普遍喜愛。君不見,每當我國領導人與國外元首在首都人民大會堂合影留念時,均會選用巨幅中國畫為背景,這足以反映了中國畫在國內外的至高地位;此外,民間不是還流傳有“家中無字畫,不是舊人家”一說嗎,而此說的含義即為如果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大家族,祖祖輩輩必然會有家族收藏的中國名家書畫珍品代代相傳。由此看來,書畫作品成為藝術市場上最受追寵的雅俗共賞的藝術品種也就不足為奇了。
你曾經留意過這種情行嗎?即不少人只要一見到中國書畫作品,就會立刻產生由衷地親切感;一旦遇見了一位書畫家,他們臉上也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種敬佩和羨慕的表情。實際上,這是因為中國書畫藝術是從本質上符合了國人的審美情趣,因此每個中國人都會有喜好中國書畫的潛質,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人們對精神文明的需求將日益增強,隨之而來的即是其愛好中國書畫的潛質必然會被不斷激發和光大,從而使得藝術市場上優秀的書畫作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因此,投資中國名家書畫這個挖掘不盡的“金礦”的樂觀前景,就在于其文物屬性和藝術屬性方面的高附加值,以及有限的貨源和越來越大的市場需求量所帶來的無限升值空間。
中國名家書畫是“魚與熊掌兼得”的投資項目
俗話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而中國名家書畫投資與收藏,卻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魚與熊掌可兼得”的投資項目。
你可能有此好奇,書畫投資為何能夠獲利?這是因為面對一幅同樣的書畫作品,由于購買者和出售者對其觀賞價值、文物價值、歷史價值、甚至學術價值、進而在經濟價值等諸多方面的看法不同,隨之便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買賣價格間的差異,這就給書畫投資者有了謀利獲益的機會。而書畫投資獲利的特點在于,其既不似股票買賣有固定的漲跌停,或有趨勢分析的脈絡可循;又不像房地產業投資那樣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以及回報必須有一定的周期。可以說,書畫的成交價即為行情,它在投資獲利方面的情形差別較大,無論短線或長線的獲利程度和機會都有可能要大于其它的投資項目。
先舉一個短期獲利的例子:我友曾于2002年在北京“中鴻信”拍賣公司舉辦的秋季書畫拍賣會上,以6萬元的落槌價拍回過一幅大小為3.5平尺,由著名人物畫家李琦先生所創作,表現了毛主席與廣大群眾一起參加十三陵水庫工地建設場景的題為“同鏟一筐土”的畫作。此后他經研究發現,該畫不僅曾經參加過1958年在前蘇聯舉辦過的著名的“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而且還在五處出版物中發表,因此當2003年下半年國內書畫市場行情突顯明顯上升趨勢時,他便將此畫和相關發表物送到了2003年“嘉德秋季”大型書畫拍賣會上以40萬元的落槌價拍出,短短的一年間就獲得了500%多的投資回報,被行內公認為是名家書畫短期投資成功的范例。
而名家書畫中長期投資的回報則更為可觀。例如,被書法界譽為“當代草圣”的林散之先生,其于70年代(目前被共認是其藝術顛峰期)創作的書法作品,在80年代后期每平方尺50元的價格也曾無人問津,但現今你若出1.4萬元一尺的價格卻仍不易求得;我一友人在1995年曾用2000元的價格購買過一幅林散之先生2平方尺的書法作品,8年后以2萬元的價格轉讓他人,這8年的投資回報竟高達900%之巨。而如果你一旦聯想到“一代草圣”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如果收藏至今其價值將何止“連城”的話,那么對“當代草圣”林散之先生精品力作的市場價值前景就理應會有更美好的遐想了。因此,中長期投資名家書畫抵抗通貨膨脹的益處由此也可窺其一斑了。
再就投資領域固有的風險而言,“高受益高風險”的至理名言盡管同樣適宜于名家書畫的投資,但此項目的投資風險仍然是可以通過一定的手段預先加以控制和防范的,這就是說只要你沒有誤購假畫,而是以不高于當時行情價的價位,投資在藝術地位穩定之書畫名家的有藝術代表性的真跡之上,長期看來不僅無大風險,而且回報率還會穩定上升。另就投資的變現性來說,雖然書畫即時的變現性不如股票,但是目前國內各地此起彼伏的書畫拍賣會、日益增多的書畫收藏愛好者間的交流轉讓和“串貨”活動、以及越來越多的機構也正加入到中國名家書畫投資行列的現狀,均可視作為書畫投資了結變現提供了愈加直接和便利的途徑。
再者,書畫投資又有著所謂“知識經濟”而不僅僅是“規模經濟”的特性。這就是說,如果你有豐富的專業知識,犀利的“眼力”,過人的市場操作能力,那么在別人投入100萬元后,年回報率可能都達不到10%的情況下,而你僅只需投入50萬元,年回報率就能達50%。而形成這種差異的關鍵,就在于書畫投資應當更加注重投資者的知識投入,而不僅僅是投入資金的數量。并且這種“知識投入”是呈規模遞增的,即隨著你經驗和知識的積累,它會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收益回報于投資者。因此,此投資項目更適宜于知識階層人士的選擇。
然而,在此更希望你能知曉的是——書畫投資收藏不僅還有不受資金規模的限制、更無任何稅負方面困擾的特點之外,其最大的益處還在于它可使你在享受投資收藏的名家書畫作品,在經濟價值方面不斷增值的同時,更可以此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和社交品位,給家居環境增加高雅的藝術氛圍,進而陶冶家庭成員的道德情操,有益于完善自己的人生。而一旦當你步入名人書畫投資收藏之途后,你就會充分地體驗到書畫投資收藏給投資者帶來心靈上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是要遠遠超過金錢上的回饋的。
總之,你既可把投資的名人書畫作品做為珍貴的“熊掌”,長期收藏用于保值和升值,因為“熊掌”畢竟會越來越少;又可將其作為令人賞心悅目的“金魚”,時常積極主動地對其觀賞和品味,以使自己的心境逐漸達到“養心若魚”的至高境界。
來源:文物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