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近日國際金價走低影響,目前黃金市場處于波動階段,但滬上投資者頻頻出手,其中一次購入百萬元者也不少見。專家認為中長期投資黃金仍然有利可圖,但“金民”需要避免盲目心態,否則從股市“割肉”搬出的資金可能短期內又會被套牢。
股市割肉購金條
日前,在中國金幣總公司上海特約經銷部旗艦店,近十位顧客將金條柜臺團團圍住。記者發現,不少顧 客都有備而來,仔細的還隨身帶著紙筆記錄。
此時一位中年男子爽快地挑選了一條1公斤重的奧運金條。按當天金價計算,金條售價高達28.5萬元。對此,工作人員稱,顧客這筆錢是從股市中“割肉”出來的,“現在股市震蕩,很多老百姓覺得還是黃金來得保險。”
中國金幣總公司上海特約經銷部經理陸雨水回憶,去年股市大跌后,轉戰金市的投資者就陸續增多。“前幾日國際金價持續走低,逢低買進的人就多了些。其中不乏一次性購入百萬元的投資者。”
公司借機推新品
隨著近期金價逢低,黃金市場吸引的不僅僅是投資者。本月上旬,“上幣”金條在上海首發。該系列包括了50克、100克、200克、500克和1000克5種規格,成色均為999.9。“上幣”金條在每天上海黃金交易所公布的金價基礎上增加17元/克后進行發售。為提升收藏愛好者的興趣,“上幣”金條的背面左側,還將每年更換花卉的圖案及品種,今年的金條背面左側均鑄有一朵綻放著的梅花圖案。
陸雨水告訴記者,目前市面上的金條可大致分為投資型和收藏型兩種,并以后者為多。收藏型金條包括時下當紅的奧運金條、生肖金條等,因為其體裁性,往往附加值較高,因此溢價也高。一般來說,這種金條的價格與原材料價格的差價可達到40至50元/克。“炒得厲害的奧運金條,每克可達到300多元。”而日前首發的上幣金條和中金金條作為新品種,則介于投資與收藏性質之間,因此比較適合投資者嘗試。
市民如何避免套牢
去年8月起,國際金價的漲速明顯加快,到今年1月打破歷史紀錄,攀至879美元。今年3月17日,國際市場的黃金現貨價漲至1032美元。但隨后的回落速度超過漲速,最低時曾跌至每盎司906美元左右。滬市投資型金條也一日一價,金品回購價跟著金條零售價變化。本想購金圖平安的不少“金民”,反而頻頻被套牢。有媒體曾報道,在金價攀至今年最高位時,一位“金民”買進10多公斤金條,若在眼下賣出變現,加上手續費及損耗費,估計要虧50萬元左右。
那么,金條投資如何才能避免套牢?專家認為,作為不可再生資源,任何時候買金都是理性的選擇。但是投資者需要避免盲目的心態,才能從中獲利。
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秘書長許文君告訴記者,去年上海金條銷售已達1.5噸,估計今年增幅將達10%至15%左右。他認為,如果投資者有富余資金,中長期投資仍有一定上升空間。不過,許文君也提醒,金價并非“旱澇保收”地一直向上,短期投機應有風險意識,應該逢低買進,逢高拋出。“在波動階段,短期投機可利用上下波段,果斷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