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桌上,擺放著一枚雕刻精美、形神兼備的巴金大銅章。每當我坐到桌前時,目光常會被它深深地吸引。
這枚大銅章是康泉閣大銅章藝術交流中心策劃的巴金、冰心、老舍、曹禺等文化名人系列銅章之一,銅章的正面,以巴老晚年人像特寫為主體;以深沉、憂郁的神情為主調。在80厘米的銅章上,巴老那飽經滄桑的絲絲白發和道道皺紋清晰可見,他微低著頭,似在思索;似在寫作。在藝術上采用了抽象和具象并舉的手法,再加上高浮雕的雕刻工藝,使銅章有了虛實相間、凹凸分明的層次感。
在銅章的左側巧妙地設計成層層疊疊的書階,它不僅喻示著“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表明了巴老在近80年的文學創作生涯中殫精竭慮,為讀者寫下了上千萬字的文學作品和數百萬字的譯作,可謂碩果累累、著作等身了。主體的下方是巴老的簽名,那讀者熟悉的手跡起到了點睛之筆;同時,也提高了銅章的文化底蘊和觀賞的品位。
銅章的背面是巴老的立像,背景是被皚皚白雪覆蓋著的綠樹叢林,巴老在雪地中拄杖緩行。我知道,這畫面得自于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一幅照片,經過藝術加工而成。當時,“文革”結束不久,在政治上遠沒“解凍”,乍暖仍寒。還存在著上有“高壓線”,下有“地雷陣”等不可逾越的禁地,因此,正在撰寫《隨想錄》的巴老不斷地受到來自高層或一些極左勢力的阻撓和責難,有的還會躲在暗處向他射來“冷槍”或“暗箭”,但巴老沒有屈服,花了整整8年,完成了一部說真話的書——《隨想錄》。
銅章的下方鐫刻著巴老在九旬高齡時抱病寫就的《沒有神》,他在文中痛定思痛,深刻剖析造成10年惡夢的根源,必須使惡夢不再重現;心不再流血;人不再變獸,大家都是平等的人。陸正偉 來源: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