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2007年8月上旬出版的第十五期《錢幣》報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在很多人眼里,央視春晚如今成為了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不管怎么說,對于大多數國人來講,春晚已經成為春節(jié)一個必不可少的文化符號,過年少了春晚就不像過年,除夕夜看春晚,是一種習慣。而能夠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必定就有它輝煌的理由。1985年春晚紀念章便是見證這一輝煌的歷史紀念品。
當時,或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全國觀眾的愿望,或許也有解決辦晚會所需資金方面的考慮。中央電視臺和中國工商銀行聯合主辦,由中國工商銀行下屬各儲蓄所代辦,共同面向全國的大、中城市發(fā)行了面值壹元的“1985年春節(jié)聯歡晚會贊助紀念券”,募集了50萬的晚會贊助資金,并在春節(jié)晚會現場,由中國女排投藍中獎,10萬個為一組,產生一等獎14寸熊貓牌彩電一臺,二等獎金質紀念章10枚,三等獎銀質紀念章100枚,四等獎銅質紀念章1000枚,其他為鋁質紀念章。沒獲獎的可憑贊助紀念券到工商銀行兌換鋁質紀念章。這次中央電視臺銷售獎券和投放紀念章獎品,無疑為其它各種獎券在全國全面開花起到了示范和引導作用,購買獎券的熱潮猶如熊熊大火燃燒至今。而為春節(jié)晚會發(fā)行紀念章是央視迄今惟一的一次,前不見古人,后未見來者,可以說是獨樹一幟。做為普通收藏愛好者,恐怕只知道有銅質和鋁質兩種紀念章,而金質和銀質紀念章,恐聞所未聞。
1985年春節(jié)聯歡晚會贊助紀念券,長15厘米,寬5厘米,面值壹元,券面呈米黃色,文字為紅色字體印刷。整張票券由主券和副券構成,設計風格簡潔明快:正面底紋由雪花狀花紋組成,券面左側印有“春節(jié)”字樣的宮燈圖飾,營造出喜慶祥和的節(jié)日氣氛;副券上方印有“中國工商銀行”字樣,下方印有6位數字的抽獎號碼。背面主券部分是中國工商銀行的廣告,主要介紹中國工商銀行的業(yè)務范圍;副券部分是三條文字說明。另外,這張贊助紀念券的叫法較為特殊,既然是為了募集資金,那么它就應叫“贊助券”,可是偏偏在“贊助”后面加了“紀念”二字,可見當初的設計者為此煞費了一番苦心。
[upload=jpg]UploadFile/2007-8/200781097627601.jpg[/upload]
贊助紀念券
1985年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晚會紀念章為中國造幣公司上海六一四造幣廠制造,中央電視臺監(jiān)制,中國工商銀行發(fā)行,分為鋁質、銅質、銀質和金質四種,紀念章的正面是統(tǒng)一的,中間是中央電視臺的臺徽,上面環(huán)刊“1985年春節(jié)聯歡晚會馬念”幾個字,下面橫標有“中央電視臺”字樣;紀念章背面圖案分別采用的是由現代著名畫家李可染繪制的《俯首甘為孺子牛》、《歸牧圖》等中國畫作品。畫面上,牧童騎在牛背上,或臥、或坐、或騎、或趴,牽著疆繩,拿著柳條,戴著草帽,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情。
[upload=jpg]UploadFile/2007-8/200781098523102.jpg[/upload]
金章
[upload=jpg]UploadFile/2007-8/2007810982566086.jpg[/upload]
銀章
[upload=jpg]UploadFile/2007-8/2007810984334495.jpg[/upload]
銅章
[upload=jpg]UploadFile/2007-8/2007810985996666.jpg[/upload]
鋁章
李可染先生不僅是畫壇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師,而且在藝術觀念的開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貢獻。李可染絕筆《九牛圖》1998年曾以360萬元成交,最大一幅寫牛圖以550萬拍賣成交。由此可見,將李可染的“牛”搬到紀念章上,不光體現的是這位國畫大師的功力,更重要的是當年是農歷的乙丑(牛)年。
根據春晚現場抽獎的情形,50萬元春晚贊助資金,每10萬元為一組產生的獎項,紀念章的發(fā)行量應為金質10枚、銀質500枚、銅質5000枚,鋁質近50萬枚。所以,金質和銀質紀念章顯得尤為珍稀。1985年前后,我國一個普通職工的工資只有30元左右,盡管如此,許多老百姓還是從微薄的積蓄中擠出錢來,購買一張贊助紀念券以作留念。轉眼20多年過去了,春晚已經成為老百姓除夕夜一道精神與文化的饕餮大餐,盡管大家節(jié)前盼春晚,節(jié)后話春晚,褒貶不一評春晚,但這些贊助紀念券和春晚紀念章讓人們始終對春晚有一種難以割舍的情結。每當在眼前鋪開,那曲《難忘今宵》的旋律便從腦海深處飄然而至,同時還有那段由樸實逐步向時尚轉型的時代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