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侵華“征支紀念”是章還是幣? |
發布日期:2006-11-9 15:25: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收藏拍賣導報 陳阿泉 日軍侵華“征支紀念”,直徑39毫米,重25克,齒邊,圓形,鍍銀黃銅質。正面是一頂日本陸軍鋼盔和步槍、指揮刀交叉圖,左右鑄印“征支紀念”4字,上方紀年“昭和拾貳叁年”6字,下方注明“上海派遣軍從軍”字樣。背面是“嘉禾壹圓”圖案,制作精美。
這枚“征支紀念”是徽章,還是紀念幣?
筆者經過長時間的考證,得知日軍侵華“征支紀念”所稱“昭和拾貳叁年”是日本年歷,即公元1937年至1938年,也是日軍大規模侵華的頭兩年。日本曾組織過兩次“上海派遣軍”,第一次在1932年,第二次是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后。這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威脅南京,并企圖速戰速決。15日,日軍統帥部向上海增兵的同時,以松井根為司令官第二次組成“上海派遣軍”。
淞滬大戰,上海守軍經過兩個月的頑強抵抗,于11月8日撤退,11月12日上海被日軍占領。“上海派遣軍”攻陷上海后,12月13日攻陷南京,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1938年3月14日“上海派遣軍”編入“華中派遣軍”,僅存7個月的“上海派遣軍”急于邀功紀念侵占上海、南京,盜用當時上海、南京造幣廠現成的“袁大頭”銀元“嘉禾壹圓”鋼模制作,達到既便捷目的,又可在第一時間向世人顯示日軍所謂的“勝利”。
此外,筆者還逐頁翻閱《日本四貨幣》參考書,該書搜羅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侵占地區發行的貨幣,但“征支紀念”未見蹤跡。至此,可以認定“征支紀念”其“嘉禾壹圓”面值圖版顯然是利用造幣廠舊“袁大頭”版借模拼湊而成,并非通過正式發行渠道通行的紀念幣,根據正面刊寫的“征支紀念”4字,判定為紀念章更為妥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