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類的收藏
所謂精品收集首先看
A工藝是否精。
B題材是否重大或非常有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包括早期的紀念幣章)
C收藏群體內外共識性高、面大。
D鑄造量少(存世量稀少)這里要說明的是量少有兩種存在:一種絕對稀缺性即發行時就量極少,十枚或100枚以內的。第二種情況是相對稀缺性,即某一品種因地域性、代價性等取得難度相當大的,也屬沉淀性極大的品種,一般收藏者都不會輕易放棄的。如《申奧大銅章》就是最好的個案。
F有信譽的發行單位,以及國家造幣廠,民間造幣企業。
2尋覓出版著錄介紹的品種
A在正式出版社中設計師得意創作作品創作談中尋覓(因為設計師在一生創作作品過程中自己會選擇最滿意的作品寫創作談,而不會把一般作品寫成創作感受)如《大中華大銅章專刊》中的文章,《中國幣章欣賞》一書中介紹的作品。在收藏界歷代書畫、文物等收藏都講究收藏有文獻記載或有著錄的,收藏圈內也就是認為有出處的或有來歷的物品,且在收藏范圍內一致公認的,有較大影響力的作品,其收藏價值遠遠高于沒有著錄的。
B獲獎的作品(幣章在專業上或國際上獲獎和好評的作品)
3按個人愛好收集
按自己愛好的幣章收集,如生肖或自己認為有紀念意義的。這種收藏純粹憑自己喜歡,不計較量大等因素,完全是我素我行的自由式隨緣玩賞。還有一種就是作為以禮品選擇而收集,以經歷特殊事件者收集作紀念的。
4按專題系列類目標收集
收藏系列專題要確定目的性,這是收藏過程中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目標,即根據自己熟悉和了解的事物,通過收集某一類系列題材,系列的整理,把編組的如名人、歷史、古典建筑、書法、繪畫、生肖等等專題,以故事性敘述。要注意集中收集包含專題中所需要相符的信息的中外幣章,這樣的收集編組專題就會起到了駕輕就熟的感覺。
二是集中收集如童友明、羅永輝、陳堅等著名設計大師的作品。也要關注目前最優秀青年設計師的作品,如徐云飛、趙檣。凡不屬專題信息范圍的也可不必理會,全心專一專題收藏,在各地收藏組織的展覽中可輕松展示自己的成果,收藏雖有甘苦,但最大的成功在于享受自己付出努力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和朋友,更是收藏給予我們獲得了充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