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銅章及其工藝制作
在悠悠歷史長河中,人類發明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錢幣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數千年來,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和繼承了豐富多彩、精美絕倫的錢幣,形成了具有東方民族特色的中華錢幣文化,源遠流長,影響深遠。我國歷代的錢幣種類繁多,形制多樣,幣材廣泛,堪稱世界之最。它不僅在錢幣的文字圖紋、造型藝術等方面絢麗多彩,而且在冶金鑄造、工藝設計諸方面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
在輝煌的錢幣藝術殿堂里,有一種令眾多錢幣愛好者喜愛的珍寶——紀念幣(章)。它是錢幣家族中的一個分支,是與錢幣一脈相承、親如手足的姐妹花。在我國古時候,有一種稱為“壓勝錢”、“花錢”的錢幣,可算是紀念幣(章)的前身。在國際上,鑄造和發行紀念幣(章)也有很長的歷史了。從70年代末我國開始鑄造和發行以金、銀、銅為材質的紀念幣(章),向國內外錢幣市場發售,以滿足錢幣愛好者鑒賞和收藏的需要。
紀念幣鑄有一定面值,但并不都是按面值發售和使用,紀念章則不鑄面值,不能參與市場的流通。紀念幣(章)的題材選擇,要求具有一定的紀念性,范圍可涉及古今中外的歷史、文化、科學、體育等各個領域。其圖案設計,要求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內容可以是人物、風景、建筑、文物、古跡、動植物等。其鑄造技藝,要求具有較高的工藝性,可以采用平底鏡面、鏡面噴砂、高凸浮雕、雙色鑲嵌、鍍金鍍銀、硫化處理等等。
在我國琳瑯滿目、品種繁多的紀念幣(章)隊伍里,有一個叫人愛不釋手的后起之秀——大銅章。它充滿了藝術魅力,聚集了錢幣藝術的精華,展現出我國錢幣設計師和制作者的神奇功力與精湛技術,深受國內外錢幣愛好者的歡迎。雖然我國解放后生產發行大銅章的時間還不長,其精湛的藝術水平和高超的鑄造技術已得到廣大錢幣愛好者的一致公認。
一、材質的選擇和坯餅的制作
我們制作的大銅章,直徑一般都在60毫米以上,厚度在5毫米左右,單枚重量在120克左右。材質一般選用H96黃銅,其主要化學成分是4%的金屬鋅,其余為金屬銅,原始色澤是紫紅色的,與純銅差不多。我們所以選用這種成分的黃銅,主要因為這種材料鑄造出來的大銅章,在最后進行硫化著色時,其顏色顯得特別柔和好看。
由于造幣廠本身并不進行銅合金材料的熔煉加工,所用的銅合金板材,都是根據實際需要從有色金屬工廠購進的。為了保證銅合金板材符合規定的技術條件,對購進的銅合金板材要進行必要的檢驗,比如板材的化學成分和規格尺寸的檢查。對于不符合技術條件規定的板材,就不能投入生產。
造幣廠一般都是購買半硬狀態的、有一定軋制余量的銅合金板材,先在精軋機上進行1~2道次的冷精軋,以保證其厚度符合規定的技術要求。為了保證軋制后的板材表面光潔,不影響以后的成品壓印質量,在整個加工過程中要盡可能做到清潔平整,板材表面不要有劃傷、凹坑、腐蝕等缺陷存在。
精軋后的銅合金板材,就可進行沖裁坯餅,又稱落料。它是利用沖模在曲柄壓力機上把板(帶)材進行分離的一種沖壓工藝,沖裁出造幣生產所需的坯餅。沖裁下來的坯餅必須保證獲得最佳的邊緣,并避免任何污染、劃傷和凹坑。然后,將坯餅在保護氣氛下進行光亮熱處理,以降低坯餅的表面硬度和機械強度。熱處理時要嚴格按照工藝規程執行,以控制退火時金屬材料的晶粒大小和避免坯餅表面的嚴重氧化,否則壓印后的紀念幣(章)表面就不易得到應有的光潔度了。坯餅經熱處理退火后,即可進行拋光處理和清洗處理(視不同的產品要求而定)。
通過上面一系列的工藝過程,一枚合格的大銅章坯餅就制作好了。
二、模具的設計和制作
要鑄造出美觀漂亮、工藝精湛、充滿藝術魅力的大銅章,必須有合格的壓印模具。在紀念幣(章)生產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工藝技術環節就是模具的設計和制作。
一枚完整的紀念幣(章),都包含著正、背兩個圖案面。圖案的設計是造幣模具制作的第一道工序,是美術藝術在錢幣上的體現。要在方寸大小的幣(章)面上能夠充分反映出主題立意,體現出民族風格,這對錢幣(章)設計者來說極為重要。當錢幣(章)設計者在接到產品的設計任務后,首先要根據產品的性質和要求,積極地有目的地收集有關資料,認真進行構思創作,繪制圖稿。一般來講,圖稿的設計要能夠體現概括性、紀念性、民族性、單一性的和諧統一,同時還要認真考慮到制模工藝及壓印工藝的可行性。
當圖稿設計好后,即可進入原模的制作階段。通過一系列極為復雜高超的精雕細刻,結合運用先進的現代制模設備和手段,把錢幣藝術家的設計意圖在模具上充分表現出來。一枚完美無暇的紀念幣(章)的印模,就是在高倍率放大鏡下也找不出任何疵點。
三、壓印和鍍飾
紀念幣(章)都是通過大噸位的壓印機,用印模在坯餅上壓印出來的。壓印是造幣生產的主要工序,也是造幣生產的核心部分,它屬于冷沖壓加工的一種形式。紀念幣(章)的壓印是在一間帶有空氣凈化的恒溫工作室里進行的,操作人員都必須穿戴符合工藝衛生要求的服飾,因為任何一粒微小的塵埃或汗滴唾沫,都會使紀念幣(章)精致的表面遭到破壞而報廢。較小規格的紀念幣(章)的壓印,一般都是在封閉式的模腔內完成的。而大銅章的壓印,由于其規格大圖案花紋較高,很難在封閉式的模腔內一次壓印完成,故需要用開放式壓印方法分數次壓印方能完成。由于金屬材料加工硬化的因素,大銅章在整個壓印加工過程中,需要有1~2次的中間退火程序,這就增加了大銅章的加工難度。
壓印完成后的每一枚紀念幣(章),都必須通過嚴格的成品檢查方可進行包裝。大銅章在壓印完成后,還要進行車邊和鍍飾處理。根據不同的題材要求,為了更好地體現出大銅章的獨特魅力,對大銅章可分別采取鍍金、鍍銀或硫化著色處理,從而進一步提高大銅章的鑒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四、包裝
為了提高紀念幣(章)的鑒賞價值和盡可能延長其保藏時間,對紀念幣(章)必須進行必要的包裝。經檢查合格的紀念幣(章),應立即密封進一只完全透明的有機塑料盒內,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大氣中而造成其變色。對于經硫化處理過的大銅章,雖然其抗變色能力已大大提高,但是我們認為還是密封進透明的有機塑料盒內為好,因為有了有機塑料盒的保護,對紀念幣(章)圖案花紋的保護是非常有利的。至于紀念幣(章)外包裝的設計,可以說是五花八門,琳瑯滿目,有木質包裝盒、塑料植絨盒、皮盒等等,不一而足。但無論采用何種形式的包裝,都應遵循一條基本原則,即應該根據其材質和題材的不同,體現出不同紀念幣(章)各自的鑒賞價值。換句話說,就是要通過必要的外包裝,進一步提高它們相適應的身價。
綜上所述,一枚盡善盡美、人見人愛的紀念幣(章),凝聚了錢幣設計師和造幣工藝師的無窮智慧和心血,其價值是不能用發售時的價格來衡量的,它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升值。當你收藏到一枚珍貴的紀念幣(章)時,除了欣賞藝術價值外,可千萬要保管好喲。
章軍
(本文作者系上海造幣廠技術處處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