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0月14日電 蒲西、記者陸榮軍報道:根據胡主席重要指示和軍委決策部署,為深入推進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工作,總部最近制定下發了《關于深入推進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的措施》、《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核心素質能力培養模型(試行)》、《關于軍隊院校實行教官制的實施意見》和《加強軍隊院校聯合作戰教材建設的意見》等4個政策性文件,為加速推進我軍建設整體轉型提供人才支持。
這些新舉措是在提交今年6月全軍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座談會討論、廣泛征求部隊和院校意見的基礎上,經過反復研究修改形成的。四總部印發的《關于深入推進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的措施》,針對當前存在的現實矛盾和問題,緊緊圍繞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關鍵環節,從院校培訓、實踐鍛煉、拓展渠道、選拔任用、組織保障等5個方面,研究提出了22項具體抓手。在構建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核心素質能力模型,加大逐級培訓聯合作戰教學比重,加強聯合作戰教材體系建設,實施聯合作戰專業培訓,開展院校與部隊聯教聯訓,加強干部交流培養,利用重大軍事活動培養鍛煉干部,完善聯合作戰指揮專業素質考評辦法,建立抓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協調機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總參、總政印發的《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核心素質能力培養模型(試行)》,圍繞總體目標、素質能力構成、運用與評估3個部分,提出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必備的4種政治素養、6種業務知識、6種專業能力和3個方面的經歷閱歷,對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目標和成長路徑進行了科學設計,是部隊和院校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遵循和軍官提高素質能力的目標牽引。在內容設計上,把思想政治素質納入核心素質能力培養模型,以確保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著眼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以打贏能力為核心,并將遂行非戰爭軍事行動必需的素質能力作為重要內容,增強人才培養的現實針對性。總政印發的《關于軍隊院校實行教官制的實施意見》,著眼軍隊院校轉型,提高教員隊伍建設水平,加緊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特別是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對軍隊院校實行教官制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采取雙向流動方式,從部隊選調優秀指揮軍官和機關領導干部擔任軍隊院校教官,承擔應用性實踐性較強、與部隊聯系緊密的學科專業教學任務,院校選送相應數量教員到部隊代職任職。對教官選調范圍和條件、選調辦法、任教期限和在校管理及任教期滿后的安排使用等作了明確規定。從2008年起先在國防大學等10所高中級任職教育院校實施,爾后逐步擴大范圍,適時在全軍院校施行。總參、總政印發的《加強軍隊院校聯合作戰教材建設的意見》,提出采取新編教材與修訂現有教材相結合、總部統編與院校自編相結合的方法,力爭通過3年左右時間,編寫一批符合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特點規律、適應院校開展聯合作戰教學需要、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聯合作戰教材,形成各級院校重點突出、逐級遞進、有機銜接的聯合作戰教學內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