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的供求因素影響著黃金及其期貨價格的長期趨勢。黃金的中短期走勢除特別強和特別弱的時候之外,在80%的時段里與美元指數的走勢負相關。同樣是多數時候與美元指數的走勢負相關的原油期貨價格走勢,往往會成為黃金走勢的支撐。世界范圍內的重大政治、經濟和戰爭事件或突發事件,往往會成為黃金階格階段性甚至中期高低點的形成,以及引發一段新行情的導火索。
此輪黃金牛市的根基——美元貶值
美元本位體系的悖論,石油美元。1944年7月,40個國家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簽訂布雷頓森林協議。第一,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第二,其他會員國貨幣同美元保持固定匯率關系。它使美元在戰后國際貨幣體系中處于中心地位,各國貨幣只有通過美元才能同黃金發生關系。從此,美元就成了國際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國的主要儲備貨幣。
布雷頓森林體系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隨著美元停止兌換黃金和固定匯率制的垮臺而崩潰,但由它所確定的美元地位并未完全改變。
由于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雖然因此而取得了國際核心貨幣的地位,但是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這樣就會導致流出美國的貨幣在海外不斷沉淀,對美國來說就會發生長期貿易逆差;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穩定與堅挺,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貿易順差國。這兩個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成為一個悖論。美元作為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資產,其價值應該保持穩定,但同時美元又需要以自身的國際貿易赤字為其他國家提供美元盈余,而這會導致美元價值的下跌。
為了緩和這個長期的貿易逆差的影響,美國的選擇是“石油美元”。
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后,美國決定采取“分而制之”的策略,從內部分化和瓦解中東石油出產國,而主要突擊方向被選定為沙特。美國向沙特提供相當有吸引力的拉攏條件,以確保沙特王室永續存在。條件是,石油交易必須以美元結算,沙特必須用賺來的石油美元購買美國國庫券,確保美國的石油供應,石油價格波動必須經過美國認可。到1975年,歐佩克成員國的部長們同意只用美元進行石油結算。
產油國賺到的美元回流美國。用油國為了購買石油,必須大量儲備美元。
美國購買全世界提供的產品和勞務,而付出的卻是自己印的紙。美國目前的GDP是每年13萬億美元,GDP的增長率是3%;而債務大約是50萬億美元。以最低利息5%計算,GDP增量負擔不了債務的利息,美國只能通過不斷增加貨幣供應量,以貶值的手段賴帳。而黃金是以美元標價的,美元貶值意味著黃金價格必然上漲。
美國次貸危機。上世紀二十年代美國經濟危機后,發展到了今天已經近八十年了,在這段時期內,盡管美國出現了多次衰退和危機,但沒有一次是如此嚴重的危機。上世紀二十年代的美國經濟危機是“雙跌一高”。所謂的“雙跌一高”就是股市跌,房地產跌,通貨膨脹高。除去那個特定的時代因素,任何經濟上的波動都是“一高一跌”,從沒有出現過真正意義上的“雙跌一高”。出現“雙跌一高”的真正原因,是在老百姓心目中,金融行業失去了信用。金融機構沒有信用才是問題的真正原因。
今天的美國次級貸款問題同樣是涉及了美國金融體系的信用問題。所以,美聯儲才會在短期提供眾多的解決辦法,目的是挽救美國金融體系不失去信用。由此也可以預測,美國的金融風險還很大,但政府會想盡一切辦法挽救信心和信用。不過,最后的結果尚難預料。
誰在挑戰美元底線?伊朗以歐元為結算貨幣的國際石油交易所在2006年3月正式成立。
在2007年11月舉行的第三屆歐佩克首腦會議上,伊朗和委內瑞拉提議改變以美元對石油計價的現狀。不過,沙特明確反對“石油歐元”取代“石油美元”這一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