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2008年7月上旬的第十四期《錢幣》報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奧林匹克精神是古希臘文明奉獻給人類社會的瑰寶之一。人們從奧運會每一項扣人心弦、充滿激情的比賽項目中,強烈地感受到了人類向往和平、崇尚健康、公平競爭、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信念。這些凝聚人類共同愿望,綻放生命活力的運動形式,在中國古代體育中可以看到它的美麗曙光。
足球是世界上擁有球迷最多的賽事。綠茵場上,髙潮迭起,懸念叢生,觀眾隨著一個足球的迅速傳遞,喜怒哀樂,神魂顛倒,尤其是運動員盤帶過人、魚躍沖頂、倒掛金鉤、飛身鏟射、凌空抽射等動作,更令人嘆為觀止。盡管希臘人和羅馬人在中世紀以前就已經從事足球游戲,然而眾多的資料表明,中國古代足球的出現比歐洲更早,歷史更為悠久。1958年7月,國際足聯主席阿維蘭熱博士來華時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國。
中國古老的足球運動稱謂之蹋鞠或蹴鞠,“!焙汀磅怼倍际翘叩囊馑迹熬稀笔且环N充塞毛發的皮球。戰國時期有名的說客蘇秦到齊國游說,看到齊都臨淄十分繁榮,市民無不以奏曲、下棋、蹋鞠為樂。蹴鞠有表演和競技兩種形式。唐宋時稱表演型為“白打”,有單人或多人之分。單人表演時,臂、腳、頭、胸并用,球在頭頂及腿腳間來回滾動;多人表演時,球在眾人之間來回上下飛梭,可以足踢、胸彈、頭頂,但不得用手。競技型則舉行分組對抗賽,以進球多少決定勝負。所設的球門歷代有所不同:東漢時東西兩邊設6個球門;唐代用兩根竹竿豎起一張大網為球門;宋代球門只有一個,在3丈多髙的球網中間開一個園洞,稱之為“風流眼”,射中球門看來是很光彩的事。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紀念銀幣
![dvubb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www.ccbczpx.com/newclub/UploadFile/2008-7/2008749125951056.jpg)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紀念銀幣
![dvubb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www.ccbczpx.com/newclub/UploadFile/2008-7/200874913670398.jpg)
1980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中國奧委會紀念金銀幣》1套4款,開創了我國奧運貴金屬紀念幣之先河,被各國收藏家譽為“有史以來最罕見、有獨具風格的奧林匹克紀念幣之一”。在在這套紀念幣中,有“古代足球”金銀幣各一枚,描繪松蔭下舉行蹴鞠戲的情景。圖案的上方是由中國國旗和奧運五環組成的中國奧委會徽志,下方的主圖,是兩位官場人物鏖戰猶酣,衣袖翻舞,春風滿面,生動再現了我國古代蹴鞠的魅力瞬間。此外,在2006年發行的《德國世界杯足球賽金銀紀念幣》中,也有關于古代足球運動的圖案,不過展示的卻是一位“民間球迷”單踢的矯健身姿,使人聯想我國古代足球運動由宮廷普及到城鄉的盛況。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2006年德國世界杯足球賽金銀紀念幣
![dvubb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www.ccbczpx.com/newclub/UploadFile/2008-7/2008749122515790.jpg)
中國古代體育的活力體現了靈活的應變之美。1993年發行的《中國古代科技發明發現金銀鉑紀念幣(第2組)》,以古代馬球比賽為主圖紀念2300多年前“馬蹬”的發明。圖案中雖僅兩人兩騎,卻是一場古代馬球比賽的精采濃縮。一個小小馬球,在場地上飛來滾去,吸引了多少焦急目光,球剛落地,只見一騎手馳馬已到,以一個漂亮的鷂鷹翻身之勢,揮杖擊去;另一騎手稍緩了半步,立即隨機應變,改變策略,盯著即將飛出之球,欲在下一個回合中搶占先機。這款金銀幣設計精美,布局精巧,結構精練,以少勝多,具有強烈的動感和速度之美。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中國古代科技發明發現金銀鉑紀念幣(第2組)
![dvubb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www.ccbczpx.com/newclub/UploadFile/2008-7/2008749131231545.jpg)
馬球史稱“擊鞠”、“擊球”等,是一種騎在馬背上擊球的運動。最早源于公元前525年的波斯 (今伊朗),后傳入中國。其球大小如拳,其杖為硬木制成,長約數尺,一端如偃月。游戲者以草原、曠野為場地,乘馬分兩隊,以打入對方球門為勝,動作驚險、自由馳騁、充滿活力。三國時曹植在其《名都篇》中贊曰:“連騎擊鞠壤,巧捷推萬端”。古詩中有不少關于馬球的佳句,如“筑場千步平如削,擊鼓騰騰樹赤旗”“球如星,杖如月,驟馬隨風直沖穴”“側身轉臂著馬腹,霹靂應手神珠馳”等,不勝枚舉。唐宋時期,馬球風靡一時。一些追求時尚、不甘寂寞的妙齡女子,亦競相仿效,她們或女扮男妝,俊俏英武,巾幗不讓須眉,或以驢為騎,獨樹一幟,迸發出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