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字伯陽,楚國人,是我國春秋時期的思想家,道教學派創始人,生卒年月不詳,亦難詳考。其所著《老子》,又稱《道德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主張用辨證法去了解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認為一切事物都有相互對立、相互轉換的兩面性。
為紀念“老子”這位杰出的歷史人物,1985年中國金幣總公司發行了紀念銀幣,列在了“中國杰出歷史人物”系列題材第(2)組金銀紀念幣中。該枚銀幣面額5元,直徑36毫米,重22克,成色為90%,發行量為30000枚,由沈陽造幣廠精制鑄造。紀念幣正面為國徽,背面圖案為老子懷抱竹簡,長髯飄逸,騎在牛背上,背景為八卦圖和“老子”、“公元前580—前500年”字樣。
說到“老子”不能不提及《道德經》。《道德經》為老子西出函谷關時所著。關令尹喜知道他即將隱去,請老子留言,于是老子寫下了五千文字后,離關西去。這五千文字,即是《道德經》,又稱《老子》,涉及宇宙、人生、政治三大內容,分為八十一章。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孔子曾向他問禮。即使在科學技術極其發達的今天,仍有諸多的研究者不斷地研究老子的思想,并將之應用到各個領域中,由此可見老子思想的深度和魅力。
《道德經》中所謂的“道”為何物?
《道德經》第一篇開宗明義:“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說“道是說不清楚的,如能說清楚就不是真正的道”。老子又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里的“一”是太極,“二”即“天”與“地”,“三”被認為是八卦。“道”體現在自然界中,就是“天道”,也就是自然規律。
《道德經》原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是效法或效仿的意思。
老子為何懷抱竹簡騎在牛背上?
老子有著滿腹學問,至于活了多少歲也說不清,只知道200年后,被廣納賢才的周文王請到朝中,委以西伯之職,主管國家存藏的竹簡(相當于國家圖書館)。到昭王執政時,老子事周已近百年。料知將要干戈四起的老子,再也忍不下這爾虞我詐的爭斗,于是,他辭去朝官,騎了頭青牛,西出函谷關,去昆侖山隱德修行。老子出關以后再沒有人見到他,后來如何?無人知曉,其卒年更難查考,成為千古之謎。
老子本人并不信神,卻被道家后人神話了。關于老子為神的傳說有很多,人們較熟悉的是從《西游記》中了解到的。孫悟空大鬧天宮一章中的太上老君即是被神話了的老子,不過他在那里扮演了一位不光彩的角色,把孫悟空打入煉丹爐,燒了七七四十九天,孫悟空毫發未損,被煉成了火眼金睛的孫行者,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去了。由此可見道家倒是幫了佛家一個大忙,這也正好印證了“道家”所宣傳的辨證的哲學思想。
名稱中國杰出歷史人物金銀紀念幣(第二組) 成色(%)90
材質銀 國別中國
面額(元)5 年號1985
直徑(毫米)36 發行量(枚)30000
含量22g 鑄造單位沈陽造幣廠
注釋:正面圖案:國徽
背面圖案: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