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2008年3月下旬出版的第六期《錢幣》報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
中國金幣以其法定貨幣的特殊定位、高貴的貴金屬材質、精華的文化內涵和精細的做工,越來越受眾多收藏者喜愛和投入,初步形成現代文物藝術品,成為我國收藏品市場上的朝陽產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也受到其它藏品的挑戰,一些非正規發行的,如什么“十大元帥金幣”、“一代偉人鄧小平金幣”、“嫦娥一號金幣”等等,以及一些高雅的工藝品在市場上頻頻出現,其中有的商品宣傳力壓過中國金幣。在這樣大背景下,央行提出樹立品牌意識,提升中國金幣的社會影響力,確是明智之舉,在呵護金幣事業的發展為本行同仁吹響了前進的進軍號。然而品牌并非一揮而就,而是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才能很好實現了這一目標,以筆者見,必須是:
一、全面樹立品牌意識,提高竟爭能力
中國金幣事業是央行領導下,金幣總公司為主辦單位,三大造幣廠為主力,各承銷單位為龍頭,以北京、上海等各大市場為平臺,多方面齊心協力的事業,無論是立項、設計、鑄造、銷售,都應樹立品牌意識,引導廣大收藏者和投資者形成中國金幣的品牌觀念而積極投入,其中重點是設計與鑄造,成為打造品牌的排頭兵。
二、樹立創新觀念,提高藝術含量
藝術含量是一切收藏品的市場生命力所在,也是中國金幣的市場生命力所在,書畫藝術大師徐悲鴻在紙上畫八匹駿馬,即八駿圖,拍賣結果平均每匹馬價值1萬元,人們買的并非其一張紙,也不是其墨跡,而是買徐悲鴻大師的藝術,這說明藝術在文化產業中的權重地位。中國金幣的藝術含量在于設計與鑄造。我國已發行的金幣中,凡是移植過徐悲鴻、齊白石、劉奎齡等大畫家畫作的金銀幣,其造型栩栩如生,結構完美,感染力極強,加上精細做工,多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青睞,價格一直上升,其市場生命力十分旺盛。隨著設計理念的轉變,今后可能不出類似新藏品,更顯出移植名家畫作金銀幣可遇不可求。我國熊貓金幣由于設計鑄造突出,多次獲國內、國際大獎,成為世界五大投資幣之一,成為中國金幣的支柱產品。中國金幣中委托瑞士造幣廠生產的若干產品,由于鑄造技術高超,成為世界頂級精品,其中彩金幣成為我國金銀幣市場的龍頭。幻彩觀音系列是人們公認的未來市場黑馬。我國金銀幣市場之所以不斷壯大,其主要因素之一是與中國金幣藝術含量不斷提高息息相關的。藝術含量一般,吸引不了人們眼球,其價格依賴金價支撐,并隨金價波動而波動,這樣的金幣前途有限,而藝術水準甚高的金銀幣,由于受到大眾青睞而收藏,不斷沉積于藏家,其價格將遠遠高于金價、脫離金價,這樣的金幣系其藝術魅力所在。
三、把握宣傳優勢,不斷擴大受眾面
在市場經濟與信息產業緊密結合的新時期,品牌的形成總是離不開搶占宣傳優勢的。近幾年來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廣告竟拍的標的逐年成倍提高,說明各大企業為了產品的銷售而十分重視宣傳,就是有三百多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同仁堂也不例外。中國金幣事業與金幣市場有發展的一面,但與經濟騰飛的繁榮大背景衡量顯得步伐落后,其原因之一是中國金幣的宣傳力度有限,只局限于幾種收藏報刊,因而對中國金幣知之者少,買之者更少。不少人因誤信地方報刊宣傳而收藏假幣或非正規發行的金幣。因此,中國金幣很有必要多渠道、多形式大張旗鼓宣傳,務使廣大民眾有所了解,有所認識,有所學習,提高識別能力,投入收藏行列,買到實實在在的中國金幣,去圓財產性收入之夢。
四、改進發售方式,調動廣大集藏群體積極性
中國金幣的品牌賴于市場的消化,更賴于金幣集藏群體的壯大和投入,才能有效提高品牌的社會效應。只有充分調動集藏者的積極性,才能使金幣事業不斷做大做強,這里,為主談及發售問題,什么承銷、直銷等等,與大部分人關系不大,人們關心的市場終端交易,尤其是新品上市。目前,不少新品一面市即價格很高,如本金1/10盎司生肖幣,每枚近3000元,不少人受莫能買,望梅止渴,這種形象無非被廣大集藏者拒之門外。像這樣只有少數人投入的市場是閉塞的,品牌只能是空中樓閣,成為市場中擊鼓傳花之玩物而已。因此,期望有關部門全面衡量,關注各方面的利益,從調動集藏者積極性出發而設法改進方式,激活市場。
但愿中國金幣款款成為品牌,事業節節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