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接力紀念銀條”終于揭開了她神秘的面紗,帶給廣大收藏愛好者新的驚喜,銀條分別有2008克、1000克、200克(40克×5)、100克、50克、29克六種規格,銀條背面圖案中有世界最高山――珠穆朗瑪峰,圣山的潔白與銀子的天然色融合在了一起,莊嚴、肅穆,令人景仰。
在六種規格的銀條中,我認為200克(40克×5)銀條更具特點、魅力無窮。因為它的造型設計體現了中國獨特的民族風格,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深厚、悠久的書畫文化、屏風文化和軸對稱文化。該套奧運銀條的發行,必將在全球范圍內引發新的收藏浪潮。因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是至理名言。縱觀世界歷史長河,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古代巴比倫,早已經被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的文化已經喪失,只是靠玄奘的記載才留存了一些;古代埃及已與阿拉伯世界融為一體。只有中國是唯一一個擁有5000年文明而不曾中斷的國家,我們擁有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浩如云煙的名勝古跡、自然遺產,也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都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首先,書畫文化意義重大:
200克銀條共有五根小的40克銀條組成,整體像一本打開的簡牘;正面最左和最右兩邊的兩根銀條上鑄有卷軸,單看卷軸和上下弧形的裝飾花紋,就是一幅卷軸書(畫)。簡牘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書籍形式,起源于西周,發展于春秋,廣泛使用于戰國至魏晉,是中國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圖書,不僅在古代文化史、書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對印刷術也有重要的影響,我國的印刷術傳到西方后,加速了西歐的文化傳播,促進了資本主義萌芽,簡牘對我國乃至世界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卷軸書源于公元前五世紀,盛行于西漢末期以后的幾百年,卷軸書的材料是絲或帛;卷軸畫是東晉顧愷之最早創作的,多以紙張為材料,能充分表現中國畫的筆墨技法,對書法、篆刻和裝裱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簡牘和絲帛卷軸書(畫)的功績不可磨滅,在造紙術和印刷術出現前的幾千年里,它們記錄并保存了人類的文字、語言、圖畫、歷史事件等重要資料,中國的乃至世界的文明的才得以相傳延續下來。
其次,屏風文化豐富多彩:
200克銀條整體還像一個展開的屏風。屏風是中國古代居室內重要的家具、裝飾品。東漢李尤的《屏風銘》說:“… …雍閼風邪,霧露是抗。奉上蔽下,不失其常。”它道出了屏風用來擋風、遮蔽隱私的功用。屏風的造型、圖案及文字蘊藏有豐富的文化信息:表現了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包含了人們祈福迎祥的心理;凝聚了手工藝人的智慧和技藝,屏風文化是我國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再次,軸對稱文化影響深遠:
奧運火炬在正中間的銀條上,兩邊如果折疊起來正好重合,體現了中國傳統的軸對稱美,在北京,從普通老百姓的四合院到統治階級的皇城,都是圍繞著中軸線呈現一種平衡對稱的美,形成一種軸對稱文化,這種文化,本質上就是中國獨特的中庸和諧文化。
我們正在努力地構建和諧社會,以寬大的胸襟和嶄新的精神面貌迎接五湖四海賓朋的到來,中庸和諧文化之美,將會在2008年奧運會上得到最完美的展現。
除此之外,200克銀條在設計上還運用了空間轉移手法和立體表現手法。正面圖案上,火炬手從希臘的巴特農神廟跑向中國的長城,標志著火炬從奧運會的發祥地傳遞到2008年舉辦地,兩個相距千山萬水的國家出現在同一個畫面上,寓意了奧運會可以縮短國與國之間的距離,各國運動員同聚奧運大旗下,和諧競技;奧運火炬兩頭露出卷軸書(畫),似乎是獨立在銀條之外,增強了立體感。
總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這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國尤其應該深刻領悟其中的真諦,大力弘揚民族文化。
我相信,蘊涵著豐富的民族文化的奧運火炬傳遞銀條,特別是200克銀條,一定會倍受國內外收藏者的喜愛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