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鴻蒙,
誰為情種?
都只為風月情濃。
趁著這奈何天,
傷懷日,
寂寥時,
試遣愚衷。
因此上,
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是清代杰出的小說家——曹雪芹傾盡一生力作的長篇小說,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藝術發展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紅樓夢》成于清朝乾隆時期,全書共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后40回一般認為由高鶚續寫。全書以男女主角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要線索,塑造了幾百位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通過賈家榮寧兩府的興衰敗落,表現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被喻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紅樓夢》問世后,以其深進的思想意蘊與精湛的藝術魅力,震撼著一代代讀者的心靈,產生了跨越時空的巨大的影響,在學術研究領域形成了聲勢浩大的“紅學”。
《紅樓夢》是中國最具文學成就的古典文學巨著,它是中國古典文學創作的巔峰之作,是全人類的文化瑰寶。《紅樓夢》也是一部詩化的小說杰作。它那行云流水般的散文中,處處沁透著詩情的芬芳。書中的大量詩詞曲賦,猶如鑲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閃耀出奇異的光芒。紅樓文化所散發的藝術魅力,將永遠卓立于世界文學之林的巔峰。
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國人民銀行特發行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三組彩色紀念銀幣,以饗廣大集幣愛好者。每組紀念幣共計6枚,其中金幣1枚,銀幣5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由瑞士PAMP S.A.公司鑄造,中國金幣總公司總經銷。《紅樓夢》彩色金銀幣是我國發行的唯一一套異形彩色錢幣,彩色金幣和銀幣分別采用了八角形和扇形的外觀設計形式,優秀題材、新穎形式與艷麗色彩的有機結合,頗令藏者青睞,成為彩幣板塊中的強者。其中5盎司扇形彩色紀念銀幣每組一枚共三枚,紀念主題分別為“寶黛讀書”“群芳夜宴”“賈母祝壽”。該套彩銀紀念幣為精制幣,含純銀5盎司,形狀為扇形,外圓半徑為65毫米,內圓半徑為26毫米,圓心角120度,面額50元,成色99.9%,發行量11800枚。
《紅樓夢》5盎司彩色紀念銀幣采用了同一正面圖案,均為《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像,并刊國名、年號。曹雪芹(約1715-1763),清代小說家。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先世原是漢族,后為滿洲正白旗“包衣”人。出身貴族世家,經歷了一個封建富豪家庭盛極而衰的過程。少年時代的豪華生活,使他熟悉了貴族大家庭和封建統治階級的種種人情世故和世態炎涼。曹雪芹“身胖,頭廣而色黑”,多才多藝、工詩善畫、嗜酒狷狂,對黑暗社會抱傲岸的態度。他是一位詩人,其詩立意新奇,風格近于唐代詩人李賀。他又是一位畫家,喜繪突兀奇峭的石頭。可惜,他的詩畫留存下來的不多。曹雪芹最大的貢獻是創作了文學巨著《紅樓夢》。《紅樓夢》是他“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產物。這部巨著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但全書尚未完稿,他就因愛子夭折悲傷過度而一病不起,“淚盡而逝”,終年還不到五十歲。該銀幣圖案正是再現了曹雪芹伏案而作的艱辛困苦。
“寶黛讀書”5盎司彩銀幣:2000年發行,是第一枚扇形彩色銀幣。背面圖案為寶黛讀書圖,并刊面額。該幣再現了寶玉和黛玉在怡紅院共讀《西廂記》的情景。“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癡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償。”《紅樓夢》的寶黛愛情描寫堪稱驚天動地,除了一對小男女相處(此岸)中的生死相許,恩怨情癡,還有另一個世界(彼岸)中的絳珠仙子還神瑛侍者之淚的奇絕故事,以及太虛幻境中的悲劇宿命的規定與嗟嘆,令讀者一代代唏噓不已。寶黛“木石姻緣”的愛情悲劇,也已成為不朽的千古佳話。而寶黛之戀最不同于之前文學作品中描寫的愛情之處,則是因為他們的心靈是相通的,是思想上的知己。脂評指出:“黛玉見寶玉寫一‘驚’字,寶玉見黛玉寫一‘笑’字,一存于中,一發乎外。” 寶黛一呼一應,一內一外,達到心靈上的交流,作者正是用這種頗有出奇制勝意味的妙筆,通過驚心動魄的心靈感應的描寫,刻畫出寶黛愛情的純真與生死不渝。寶黛讀書即是寶黛在精神上的融合體現,佳人美景,仿若天地間只有他們二人,共賞“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妙詞警句,不覺心動神搖,如癡如醉。
“群芳夜宴”5盎司彩銀幣:2002年9月3日發行,背面圖案為群芳夜宴圖,并刊面額。“群芳夜宴”是《紅樓夢》第六十三回里描寫寶玉生日當晚,在怡紅院宴請眾姐妹,大家盡興而歡的場面。這種熱鬧場景,也算是大觀園里女兒聚會較多的一次。“群芳夜宴”無疑是全書的閃光點之一,因除"寶玉游幻境"之外,這是第二次集中給十二釵下判詞,其中最為精彩的是群芳掣簽的那一段。各人掣的簽無不與各人的命運暗合,群芳夜宴,昭示了“千紅一哭”的大結局。夜宴群芳名為過壽,實為群芳餞行,這滿園春色終歸是要這位“絳洞花主”來餞行送別,自此后“群芳散盡”。寶玉為“千紅一哭(窟)”,與“萬艷同悲(杯)”。一節《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作者的巧妙安排讓我們贊嘆不已,真可謂匠心獨運!
“賈母祝壽”5盎司彩銀幣:2003年7月28日發行,背面圖案為賈母祝壽圖,并刊面額。“賈母祝壽”為《紅樓夢》第七十一回中大擺宴席的描寫,極力渲染了賈府喧囂和繁華的景象,在這繁華的背后隱藏著賈府達到鼎盛后沒落衰敗的先兆。《紅樓夢》是一部巨大的悲劇,是一部我國封建社會后期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它暴露了封建貴族階級及其統治的腐朽與罪惡,昭示了封建社會末期的世態,歌頌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過叛逆者的悲劇命運宣告了這一社會必然走向滅亡。從輝煌到沒落,正如“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一切的繁華落盡,猶如從高空跌落的痛苦。從高空到深淵的落差,帶給讀者極大的震撼,由此可見作者之戛戛獨造。該幣體現的宏大熱鬧的祝壽場面,倒也不失為作為祝壽慶賀的好禮品。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各自具有獨特而鮮明的個性,成為不朽的藝術,在中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永遠放射著奇光異彩。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把中國古典小說創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學發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語言的簡潔純凈,準確傳神而多彩,則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如此眾多的藝術特點很值得后人品味、鑒賞。一出《紅樓夢》,感動幾代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來源:中國金幣收藏網 作者:蕭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