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全球銀行業來說,今年9月的第二個周末是黑色的。有158年歷史的華爾街第四大投行,在“9•11”中辦公樓全毀卻堅強挺過難關的雷曼兄弟,轟然間倒下;而另一華爾街投行美林被美國銀行收購才免于破產。從貝爾斯登到雷曼兄弟,美國次貸危機把全球金融拖進百年未遇的恐慌之中。 接下來的一周,全球股市暴跌。9月15日,道瓊斯指數重挫逾500點,創“9•11”恐怖襲擊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16日,紐約商品交易所輕質原油跌至91.15美元/桶近期新低;17日,俄羅斯兩大股票交易所股指盤中暴跌超10%,俄聯邦金融市場局當天下令暫停股票、債券和基金交易。 9月18日,A股上證綜指盤中觸及1800點的心理關口,18日傍晚,中國政府宣布將現行雙邊印花稅調至單邊印花稅。而香港股市近期出現恐慌性拋售,恒生指數6天暴跌3157點。 艾倫•格林斯潘說美國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事實上不只是美國,全球金融市場風雨飄搖。 動蕩市場理財術:避險為上 盡管9月18日晚印花稅單邊征收及匯金公司將在二級市場買入工、中、建三行股票的雙重利好使A股19日暴漲,但來自全球經濟衰退的憂慮仍存。 光大銀行財富管理中心有關人士稱,全球資本市場風向突變,投資者開始追逐債券類產品及信貸類產品。 而研究機構普益財富也發現,穩健產品已成為現在銀行理財產品的主旋律,其占比高達92.7%,其中以信貸類理財產品居首,風險較大的QDII和結構型理財產品則不斷萎縮。 在這輪恐慌性下跌中,理財周報記者在萬綠叢中發現三處紅:債券市場、信貸理財產品和黃金。 三種理財產品成救世王牌 在9月18日上證綜指觸及1800點的心理防線時,國債指數和企債指數當天創出兩年來新高;在同期上證綜指下跌54.4%的背景下,光大銀行一款投資債的穩健型理財產品獲得8.89%的年化收益率。當資金紛紛從股市出逃時,穩健的債市成接盤的最佳處所。 一位研究信托貸款類理財產品的資深專業人士告訴理財周報記者:“現在最穩健的投資品種都在銀行理財產品中,債券、票據及其后的信托貸款類理財產品。”而信貸類產品去年還以半年期最多,到今年,最短的產品期限只有8天。除了中資銀行看重這類產品之外,外資銀行也在積極發售這部分產品。 除了我國市場,9月18日凌晨,國際黃金現貨價格創出了1980年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倫敦金暴漲11.12%至864.9美元/盎司。瑞銀集團預計,未來一個月黃金均價將再度攀上1000美元/盎司。 債券類理財產品、信托貸款類理財產品,還有黃金,這三大件是動蕩市中投資者不能忽視的避險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