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刊載于2008年6月下旬的第十三期《錢幣》報上,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www.ccbczpx.com),謝謝!每當人們談到“巴以”,腦際中浮現的總是“戰亂與流血”,“山雨欲來風滿樓”,誠然,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沖突已經長達半個多世紀,和平進程中屢屢點燃希望,但并未出現實質性轉折。國外一些學者把復雜的巴以局勢喻為捉摸不定的“政治流沙”,就是來自中東地區的資深學者和分析家也認為,沒有人能預料到巴以之間還會發生什么事情。
風雨飄搖中的“巴以”,雖然戰亂紛爭、流血沖突事件此起彼伏,但是人民期望和平,希望有一個安定平穩生活的愿望卻始終沒有熄滅。生活還在繼續,正常的經濟秩序雖然不斷地受到戰亂影響,卻始終得到維護。紙幣在經濟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從身處戰亂中心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所發行的紙幣,就可以看出這兩個國家民族所獨特的歷史文化。
以色列:政教科教色彩非常濃厚
以色列貨幣稱為謝克爾,或稱新謝克爾,通行紙幣包括100、50、20、10及5謝克爾。由于以色列和荷蘭一直保持著非常友好的關系,不僅巴以和談的地點放在荷蘭,80-90年代的以色列紙幣也往往由荷蘭知名的JEZ公司負責印制,在紙幣的設計大都以猶太復國主義的政治領袖或世界知名的猶太科學家作為人像。
譬如:以色列第一任總統、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領導人、化學家哈伊姆?魏茨曼Chaim Weizman(1874-1952),1949年2月~1952年11月在任,就出現在1980年發行的5謝克爾紙幣的正面圖案上,背景是魏茨曼科學館內的圖書館,上方是希伯來文字“5 謝克爾”,下方是希伯來文字“以色列銀行”。紙幣的背面是高聳肅立的耶路撒冷老城大馬士革門,文字部分分別用希伯來文、阿拉伯文和英文書寫的“以色列銀行”,水印則是魏茨曼的側面肖像。設計得干凈利落,莊重肅穆。
以色列第二任總統、猶太復國主義的早期領導人伊扎克.本-茲維則出現在1986年發行的100新謝克爾紙幣上,背景是分別代表著以色列各個部落團體的一群人,右方九行縮微文字是本-茲維寫的九本書的書名,文字部分是希伯來文字“100 新謝克爾”和“以色列銀行”,背面是本-茲維曾經調查研究過的鄉村景色,文字部分是用阿拉伯文和英文書寫的“以色列銀行”。本-茲維還出現在1999年發行的100新謝克爾紙幣正面圖案上,該枚紙幣的背面圖案描繪的是位于以色列小鎮Peki的一個猶太人活動會所及 Peki小鎮俯瞰。比較而言,1999年發行的紙幣圖案更加復雜,色彩更加鮮艷,視覺沖擊力也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