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訊(記者孫江紅攝影報道)“外圓內方”,自古以來就是很多知名人士追捧的一種為人處事方式。但我們今天在這里提起它,是因為它形象地描述了本期登場的寶貝—— 一枚高昌吉利方孔銅錢。
這枚銅錢直徑2.65厘米,重12.8克。正面書有“高昌吉利”四個字,背面則沒有任何紋飾。
乍一看這枚小小的方孔銅錢,似乎并不起眼。但你別小瞧了它,因為它可是目前新疆古錢幣家族中知名度最高的明星之一。出生在隋、唐時期的它,現在已有1000多歲的年齡了。
“珍品!難得!”6月11日,“我家有寶”專家在鑒定完這枚銅錢后贊嘆不已。
專家介紹說,這枚銅錢之所以是珍品,一方面是因為它存世量極少,能保存到現在品相能完好的則更少。
另外一方面是因為它身上的很多謎至今還沒有破解,比如它的出身,是中央賞賜的?還是新疆自己鑄造的?它的用途,是流通貨幣?是當時的“吉慶錢”?還是禮佛用的錢幣……
“但能確定的是這枚銅錢基本上在是隋唐時期鑄造的,為當時的新疆高昌王國所有。”專家介紹說,因為這枚銅錢上的文字風格古樸端莊、布局嚴謹,其所書的八分體字體是典型的隋唐時期書體特征。
另外,錢幣是用青銅采用澆鑄工藝鑄造,銅質細膩紅潤;錢幣上的紅斑綠銹則表現了錢幣存世年代的久遠。
根據去年拍賣市場上一枚此類錢幣的估價,以及目前錢幣市場行情,專家給出這枚錢幣5500元的參考價。
對于一枚小銅錢高達5500元的估價,這枚銅錢的主人黃亦強很平靜。“這枚銅錢是我尋覓了十幾年才買到的,我非常喜歡,多少錢我都不會出售的。”他說。
黃亦強介紹說,自己是一位已經有20多年收藏歷史的古錢幣收藏愛好者,這枚錢幣是2002年在吐魯番花1000元從一個少數民族朋友手中收購的。
小銅錢故事多
專家介紹說,自1928年考古學家黃文弼在新疆吐魯番發現一枚“高昌吉利”錢后,這種錢幣就引起業內人士的研究爭論至今。
但根據自治區博物館、吐魯番文物管理委員會等文物單位和海內外個人藏家所收藏的“高昌吉利”錢實物來看,能確定的是高昌吉利錢主要出自絲綢之路沿線,主要在新疆的吐魯番,即古高昌王國故地附近。
據了解,高昌王國坐落在今吐魯番市火焰山南麓,是古代西域的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國際商都。
目前已知道的“高昌吉利”錢有大樣、中樣、小樣等版別。從錢質上看,可分紅銅與青銅兩種,錢體厚重,制作精美,錢文為隸體,方正見長,旋讀素背。
來源:都市消費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