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見到一張太平天國“圣庫寶鈔”,初看心中一陣驚喜,再看疑惑叢生。 “圣庫寶鈔”,長12.5厘米,寬6.5厘米,粗細雙線邊框。黑墨油印,紙鈔上端兩角分別印有“圣”、“庫”字樣。寶鈔上方正中豎寫“寶鈔”兩字。下接橫寫“天國通行”。邊框兩邊各豎印兩行稍小字體,右邊為“奉旨準造天國寶鈔,凡造偽者立斬”;左邊是“告捕者賞銀拾兩,情隱匿報者同罪”,但字跡有些不清。 此寶鈔若為太平天國1853年行用的“銀票”真品,則極其珍貴。若如著名史學家羅爾綱先生所言的“傳世的太平天國文物多為偽品,鑒定不易”,又不能不令人警覺。據記載,上世紀20年代前后,當北京和廣西的歷史學家前往江浙一帶調查太平天國史跡時,一些古董商聞風而動,開始造假。這批偽品不斷滲入公私收藏,有的還流傳到海外,其中就有“太平天國寶鈔”。 專家針對近年市場偶有現身的“太平天國寶鈔” 偽品指出,此幣初出時頗能迷惑世人。日本東京貨幣博物館也收有一張,大小如同時代的大清寶鈔。用藍黑或黑墨印造,也有幾種格式,一般是四周花欄,上橫書圣鈔,寶鈔壹兩,并蓋有旨準大印,其下直書“天王詔言”。這些偽鈔上的詔言行文格式與太平天國時代不符。無獨有偶,近日網上論壇又見一“圣庫寶鈔”,鈔面文字與所見寶鈔基本相同,僅面值有異為白銀肆兩。其幣舊紙黃,頗似真品。可網友們皆曰“可殺”。至此,筆者已明了,我所持的“圣庫寶鈔”紙薄工糙,名不符實。 (《金融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