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srb.com.cn/img/2008-04/01/d02c0203.jpg)
■來源:收藏快報 福建甘麗芳
古時,逢年過節閩臺地區民間、官局都會鑄造一些吉語厭勝錢,來恭祝年節。筆者近日就征得一枚寶福局“吉祥如意”方孔圓形吉語錢,該錢為青銅質,傳世品。正面刊寫“吉祥如意”四字,背面用滿文刊寫“寶福”二字,直徑26毫米,穿徑6毫米,重4.9克,鑄工精細,大氣祥和,極具清錢風采。
清代福建鑄錢局,名為寶福局,始創于順治6年(1649年),原址在福州都司巷,這枚寶福局“吉祥如意”小平錢,即鑄于此。閩臺很多民俗圖案,將“如意”配“柿子”寓意“事事如意”;也有人在“如意”的柄端雕刻上雞和羊的圖案,取吉(雞)祥(羊)如意。這些都是人們以各種象征物、諧音和依聲托事的手法,來表達對幸福、美滿生活的期盼和向往、渴求之舉,而“吉祥如意”花錢更是該形式的延伸、發展。
將“吉祥如意”用于錢文上,除了反映以上的內涵和意義之外,還有慶賀的標志,如同現代人們生活中的賀年片,逢良辰過佳節或喜慶時,互相饋贈,表達心意,是閩臺地區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從這一俗例,可看出閩臺一帶民眾多情重禮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