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主持人:人民幣作為我國的法定貨幣,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作用,然而,作為一種藝術品和文物,人民幣又具有了另一種特殊的職能,那就是收藏價值。人民幣是中國人最常用、最熟悉的東西,也是人們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得到的收藏品。中國嘉德1998年秋季拍賣會上,錢幣專場成交的前三名中,“中國第一套人民幣紙幣60枚全套”就曾經以二十八點六萬元的高價落槌成交。那么近年來人民幣的收藏與拍賣又有哪些新的變化呢?
在經過2003年錢幣市場的大幅震蕩之后,2004年人民幣收藏呈現出較大幅度上升的趨勢,從北京的錢幣市場來看,許多早已為人們所熟知的珍品幣,如第一套人民幣的伍佰圓“瞻德城”、伍仟圓“牧羊圖”、壹萬圓“牧馬圖”等幣品,價值均在2萬元以上,從北京嘉德和華辰兩大拍賣公司的成交情況開看,人民幣的成交率雖然不是很高,但是珍品幣的成交價卻遠遠高于普通幣,如:第一套人民幣的壹萬圓“牧馬圖”(七成新一枚)成交價就達到12.1萬元。
中國收藏家協會錢幣收藏委員會秘書長 譚勇:人民幣收藏,它不像郵票什么的,因為它這個存世量不很多,所以呢,它只要是漲上去,基本上就沒有跌落的時候,它就逐步逐步,因為大家呢,漲到這個程度,大家基本就認可了,如果賣不動了,只是市場比較慢了,但是它不會往下跌,相持一段時間,又開始往上漲。從2002年以后,基本上這種幣就沒有跌落的時候。
在人民幣收藏中,最熱門的當屬第一套人民幣。第一套人民幣從1948年冬到1953年l2月,共印刷發行12種面額、62個版別,其中最小面額為一元,最大面額則是五萬元,總面值17.655萬元,折合現今人民幣17.655元。而第一套人民幣全套的市場價格在6-7年的時間里,已從30萬左右漲到50萬元左右,是其票面價值的3萬倍以上。如此高的價格對于普通人民幣收藏愛好者來說,要想收集整套錢幣是相當困難,因此有的藏家就把目光放在了單張紙幣的精品上。如:1951年10月發行的伍佰元“瞻德城”、1951年5月發行的伍仟元“蒙古包”和壹萬元“牧馬圖”、1953年12月發行的伍萬元“新華門”和伍萬元“收割機”。這五種紙幣本身發行就很少,且又經過多年的市場消耗,現國內存世量極為稀少,拍賣會上估價每種至少在8~10萬元以上。例如:1950年伍萬圓“新華門圖”(全新品相)在2005迎春拍賣中就以26萬元高價成交。
收藏愛好者 李玉祥:熱門的就是一版、二版,第一版難度比較大,因為它這個62張,62張就是能夠達到8品的話,就是市值應該在40萬元左右,二版相對來說容易一些,它總共有十三張,十三張中最難搜集的就是十元的,因為當時人們生活水平低比較,就是一家七、八口人才三十幾元錢,能存下這十元錢的就很難。
李玉祥是一位來自吉林省長春市的收藏愛好者,他在1988年就開始投資紙幣和各種票據收藏,近幾年在人民幣收藏不斷升溫中,他的收藏難點就是:珍品錢幣難尋。例如這張第二套人民幣十元,它目前的市場價位在一萬元以上,嘉德2004春拍對這張拾元的估價是1.8萬元到2萬元。而位居其后的就是第二套人民幣53年版“叁元”,它是人民幣中惟一“叁元”面值的幣種,在2005迎春拍賣中曾拍出3.5萬元的價格。另外由于第二套人民幣在印制工藝上除了分幣外,其他券全部采用膠凹套印,其中角幣為正面單凹印刷;1元、2元、3元和5元券采用正背面雙凹印刷;10元券還采用了當時先進的接紋印刷技術。其優點是版紋深、墨層厚,有較好的反假防偽的功能。因此對于收藏愛好者來說,這種工藝上的特點也是鑒定第二套人民幣真偽的關鍵因素。
收藏愛好者 李玉祥:這張紙幣就是第二版人民幣,二版人民幣有1953年和1956年兩種,這是1956年版,1956版有兩種水印,一種是海鷗水印,一種是五星水印,海鷗水印比較稀少,在市面上也不太多,它的價值還沒有被人們所認識。
第三套人民幣是我國目前發行、流通時間最長的一套人民幣,于2000年7月1日起停止流通。目前在收藏市場上價位不高,拍賣市場上更是難得一見。第三套人民幣共有7種面額、9種版別,被藏界譽為現代“幣王”的紙幣有三張,它們分別是:煉鋼工人圖案五元幣,因其高超的雕刻藝術和超前的印制技術而被國際印鈔界公認為“世界紙幣精品”;棗紅色壹角幣,是這套人民幣中的第一版壹角幣;背綠水印蝴蝶版壹角券,在這套人民幣中是這套人民幣中發行量最少、發行時間最短、存世量最少的壹角幣。從收藏角度分析,也是最有前景和潛力的一套人民幣。
(編輯:紅立來源:CCTV.com)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05-3-8 10:46:40編輯過][/color][/align]